第103章 聲東擊西(第1/2 頁)
皇帝聞言,掃視著下方爭執不下的群臣。“如今剿匪事宜迫在眉睫,沒有時間革新官員士紳納稅之事,不過,可先行調研,若真能為國分憂,日後可依計而行。”
趙奕再次踏前一步,聲音不高卻清晰有力,穿透了朝堂上的喧囂。“陛下,若此稅改之路尚需時日,臣尚有一策,或可解眼前之困。商賈之中,不乏樂善好施、心繫家國之輩,臣提議,可設立‘皇商’制度,允許富商以銀兩購得爵位,並賦予其特定商品如食鹽、鐵器的獨家經營權。此舉既能迅速籌集軍資,用於剿匪安民,又能激勵商賈為國效力,減少民間私鹽、私鐵氾濫之弊,一舉兩得。”
四周群臣紛紛附和,或搖頭嘆息,或低聲議論,整個朝堂瀰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憤慨與不安。
趙奕面不改色,目光沉穩地掃過眾臣,緩緩開口。“諸位大人稍安勿躁,請聽趙某一言。我提議之爵位,非為實權之位,乃是榮譽加身。”
趙奕頓了頓,繼續說道:“若是諸位大人覺得不妥,也可用趙某提出的第一種方法。前些時日,趙某一直在調研賦稅之事,所以無需多長時間,今日我就可以給出官員士紳同繳賦稅的實施預案。”
言罷,趙奕從袖中取出一卷細密的文書,輕輕展開於案上,其上密密麻麻,皆是詳實的調研資料與實施預案。他指尖輕點,逐一講解:“此預案中,不僅明確了各級官員、士紳按其田產、商賈按其盈利比例繳納稅賦,更設有監督機制,確保公正無偏。”
所有人都沒想到,趙奕竟然提前做了調研,這樣皇帝說的時間緊迫這個原由就不成立了。
官員們面面相覷,這時,一位身著錦袍的中年官員,面容清癯,眼中閃爍著睿智之光,他緩緩步出佇列,對著皇帝深深一揖,聲音沉穩而有力:“陛下,微臣以為趙大人所提皇商之策,實乃當前困境之良策。趙大人所言榮譽爵位,既不失朝廷顏面,又能讓商賈們感受到皇恩浩蕩,心生感激,自然會更加竭力為國分憂。此策若行,定能解我朝燃眉之急,實乃明智之舉。”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原本沉寂的空氣彷彿被瞬間點燃,朝臣們紛紛交頭接耳,繼而轉為一致的贊同之聲。
只見幾位老臣率先起身,鬍鬚輕顫,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紛紛拱手附和:“陛下,臣等亦覺此議甚妙。”
皇帝威嚴地頷首,聲音穿透大殿的每一個角落:“那就依趙大人所言,由趙大人協同戶部官吏,共行此皇商之策。”
朝堂辯論的塵埃落定,隨著皇帝的一聲令下,群臣緩緩退出大殿,步履間卻藏著各異的心思。
丞相身著紫袍玉帶,步伐穩健,穿過逐漸稀疏的群臣,特意繞至趙奕身側,“趙大人,同行?”
趙奕聞言,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謙遜也有自信,他輕抬衣袖,微微躬身,以示敬意:“丞相大人,請。”言罷,他轉身與丞相併肩而行。
丞相嘴角勾起一抹深不可測的笑,目光如鷹隼般銳利,輕聲道:“趙大人今日想要的,實則是皇商之策吧?那官員士紳同稅之策,不過是趙大人的一個幌子,用以轉移視線,好讓這皇商之策水到渠成。”
趙奕聞言,腳步未停,但臉色微變,隨即恢復如常,他側首,目光與丞相交匯,那笑容中多了幾分真誠與無奈:“丞相大人洞察秋毫,趙某佩服。實不相瞞,皇商之策確是當務之急,既能解國庫之困,又能激發商賈活力,利國利民。而同稅之策,亦非兒戲,乃是長遠之計,意在平衡稅負,減少民怨。二者相輔相成,非為幌子。”
丞相讚許的點了點頭,“百官心中所慮,本相豈能不知?然則,同稅之策若行,猶如利刃割肉,痛在眼前;而皇商之策,雖損顏面,卻如細水長流,不傷根本。他們想的是,讓富商出錢,總比他們自己出錢好。趙大人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