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研究科學才是最燒錢的玩意,發軍餉不是(第1/2 頁)
“回皇爺的話,老奴說的大喜就是這個。 恭喜皇爺,賀喜皇爺。 老祖宗在天之靈保佑,讓萬曆老皇爺傳下來的財富,沒有永藏地下。 這是皇爺天性純善仁慈,善待下人的福廕所照。” “快別拍馬屁了,重點,說重點。”崇禎踢了王承恩一腳,力度並不大,卻把王承恩帶了一個跟頭。 王承恩又重新跪了回來,緊挨著崇禎帝繼續說道。 “是,皇爺。 老奴一看到皇爺英明神武的氣質,就忍不住…… 好好好,老奴這就說。 老奴和魏公公在下面裡庫,粗略算了一下,整整四十窖金銀珠寶。 老奴用那火把一照,那金閃閃銀燦燦的光芒,差點沒把老奴的眼睛閃瞎。 這四十窖大約有白銀五千萬兩,黃金一百萬兩,其餘象牙珠寶玉石不計其數。 恭喜皇爺,賀喜皇爺。 以後再也不用為了,沒錢發愁了。” 王承恩說的這句話早了點。 他要是知道以後崇禎揮金如土的做派,就不會把話說得那麼滿了。 這邊崇禎知道里庫有錢,可真的聽到有這麼多錢的時候。 他的心情卻一下子平靜下來。 嗯,有這麼多金銀是嘛,自己的帝王生活還得繼續。 再多的金銀也就這麼一回事,變不成千萬噸的糧食。 變不成千萬噸的鋼鐵。 變不成百萬名武裝到牙齒計程車兵。 更變不成可以馳騁,全世界海洋的千艘大炮鉅艦。 所以這麼多金銀,對崇禎來說,只是金銀,是名貴的石頭。 用不好還會導致,整個大明通貨膨脹。 因為聽哪個專家說過,大明現在保有的白銀存量,大概也只有兩億兩。 有個名人說的一句話很對,我對錢沒有興趣。 那個名人說這話的時候,一臉的煞有介事,蠱惑了不少國人,也讓另一個名人徹底頓悟,放飛自我。 當一個人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那不斷上漲的財富金額,有時候就僅僅是一個數字。 崇禎現在就是這種情況,錢太多了,他應該思考的是怎麼花,才最有價值。 崇禎緩緩坐回寶座,他沉思了一下,說道。 “有錢就要花,為了大明國,也為了朕。 朕要對得起萬曆皇爺爺積攢下來的財富,對得起他的方式,不是把這些金子銀子都藏起來。 那樣於國於家,都沒有任何好處。 金子和銀子留一部分當儲備金就行,不是存得越多越好。 這一點你們也要記住。 金子銀子,都只是貴重金屬,不能吃不能喝。 只是因為人們用它做貨幣,這玩意才值錢,否則和石頭一樣,一文不值。 既然它們是貨幣,那就要拿到市場上去流通。 去刺激消費,去承擔它的調節民生,影響經濟發展的作用。 這就是朕對金銀的理解,這就是金融。 這種比較高深的知識,朕也是知道的不多。 你們記好,回去多交流多溝通,也可以請一些西方的學者來,一起探討。” 崇禎說得煞有介事,真的,對於金融制度體系,他懂得也就是皮毛,深層次的理論,那是一竅不通。 老師是個二把刀,下面聽課的學生,更是聽得一頭霧水。 感覺聽到了不得了的知識,可回頭想想,又似乎什麼也沒有聽到。 崇禎才不管這些,他手底下的人,都是大明一等一的聰明人,遲早能領悟他話裡的意思。 崇禎拍了拍自己的腦門,他想到除了發軍餉之外,他這麼多金銀的另一個消費去處。 “哦,對了,宋應星呢,朕的宋應星呢? 他不是早到京城了嗎? 問問錦衣衛,馬上把人送過來。 哦,今天太晚了,明天早上送過來吧。 朕現在有錢了。 要抓緊把那些科學格物方面的專家,都請到京城來。 徐光啟,孫元化,王徵,畢懋康、張燾,只要是所謂的西法學派的人物。 有一個算一個,都給朕請過來。 那些個西洋人湯若望、南懷仁,也一併請來。 朕要組建一個大明皇家科學院,研究屬於大明的科學之光。 不理解這個意思的,可以參照一下春秋墨家機關道。 外面的人想考科舉,朕不問。 朕搞自己的科學,外面的人也問不著·······” 這時候,軍機處的兩名職員,終於姍姍來遲。 崇禎考慮到現在軍機處,只有李邦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