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試色(第2/2 頁)
處!
兄弟倆回到小院中,蘇不危又與蘇軾三人敘了會舊,才開啟自己帶回來的行囊跟蘇輅探究起調色原理來。
宋人畫畫也是會用顏料的,不過用的都是天然顏料。
比如各種礦石顏料、植物顏料。
像王希孟所畫的《千里江山圖》,上頭的青綠山水就是歷經千年都沒褪色的名畫。
就是顏料比較費錢。
《千里江山圖》裡頭的青綠山水,費的可是硨磲、藍銅礦、孔雀石等等珍貴礦物,每一處顏色都是這些寶貝磨成細粉仔細調出來的!
還有一件更恐怖的事情:《千里江山圖》長達十二米。
這幅畫消耗的珍貴礦物排開來怕是能把十個人蓋得嚴嚴實實,畫成這樣一幅畫得費多少錢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學美術都是燒錢的,想要好好畫畫最好是能加入畫院,用公家的錢,練自己的畫技!
好在顏料有貴有賤,既然用不起珍稀顏料,還有些比較廉價的替代品。
蘇輅上回在信中給蘇不危留的題目是基於三原色基礎上的調色原理。
蘇不危一看就入了迷。
他每天廢寢忘食地研究這個調色原理,蘇家二嫂見他飯不好好吃、覺不好好睡,一天到晚把自己和房間搞得到處都沾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顏色,心裡自然挺有意見。
蘇家二嫂其實也沒說什麼,只是蘇不危對其他事都挺遲鈍,唯獨對別人的喜惡非常敏銳,很快便感知到二嫂對自己的不喜。
蘇不危這才以掛念年邁的雙親為由回了蜀中。
“我已經湊齊好幾種經濟實惠的顏料了,以它們為基礎確實可以調出各種好看的顏色。”蘇不危跟蘇輅說起自己的研究進展。
蘇軾他們聽了也挺感興趣,圍過來看蘇不危怎麼以幾種便宜顏料為基礎調出各種不同的顏色。
蘇不危取出特製的調色盤,認認真真向他們展示調色過程。
很快地,一幅蛺蝶圖出現在了所有人眼前。
上面的花兒顏色鮮嫩,飛舞的蛺蝶也五色斑斕,整張畫因為大膽而多變的用色而富有層次感。
人大多喜歡鮮亮的事物,要不然也不會給屋子添上雕樑畫棟,更不會想方設法把衣物染成不同的顏色。
於畫畫一道上,丹青愛好者也從未停下過增加色彩的腳步。
問題在於文人墨客作畫時往往追求高雅與莊重,用的大多是固有的那幾種顏色,瞧著多了幾分凝重,少了幾分鮮活。
蘇不危畫的這些蛺蝶鮮麗可愛,每一隻都彷彿要破紙欲出。
蘇軾誇道:“畫得真好。”
蘇不危靦腆地笑道:“只是試色而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