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思想教育課(第1/6 頁)
思想教育課
以前一場秋收最少也要忙碌十幾天,收割丶打場丶脫粒丶晾曬丶去渣丶裝袋丶歸倉……。
最後還要拉去糧管所交糧。公糧丶購糧一斤都不能少,還得是顆粒飽滿丶溼度達標的好糧。
辦完這件事,秋收才算正式結束。
而這次盧家灣總共只用了一個星期,這還是因為晾曬費了太多時間,否則一天收割丶一天清理,第三天就能交糧。
有些地方一年要交三次公糧,春天的小麥和油菜籽丶夏天的早稻丶秋天的晚稻。
還好在南湖公社,小麥不是主要作物,油菜籽的任務量也不多,就直接免了春交的任務,在夏天交公糧的時候,順帶著交點油菜籽就行。
沒有春交任務,那麼完成這次秋收之後,便意味著盧家灣生產隊正式進入「冬閒」。
說是冬閒,也只是相對於之前而言,其他的瑣事並不少,可能最大的就是冬天翻修水利工程。
不過現在河裡的水位還沒有跌到底,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行,另外還要看上級的安排。若只是小修,幾天就能忙完,然後放長假,等著來年春耕。
田間小路上,楊傳福指著只剩下稻茬的田野丶給陳凡講過去的故事,「早年農業學大宅(非錯字),地委的工作組過來檢查,要求我們這裡的農田冬天不能拋荒,一定要把田地都利用起來,種不了水稻,那就種小麥丶或者種油菜。」
他說著突然停下腳步,撩開敞開的褂子,兩手叉腰,看著附近的稻田,哼哼笑了兩聲,「當時公社就調集了一批種子,讓我們都種上了油菜,結果你猜怎麼著?」
陳凡抽出別在褲腰帶上的旱菸杆,填了一團菸絲,笑道,「看現在這樣子,肯定是失敗了唄。」
楊傳福搖了搖頭,也掏出旱菸杆點了一鍋煙,叭叭抽了幾口,吐出一口濃霧,才嘆著氣說道,「那一年,油菜倒是大豐收。
可是因為油菜種植期過長,耽誤了早稻春耕,又沒有足夠的化肥補肥,地肥不足,直接導致早稻減產將近三成。
要不是晚稻挽回來一點損失,那年有些人差點要找隊裡借糧,可隊裡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最後還不是要花高價去買議價糧。」
陳凡眼睛微眯,沒有說話。
這年頭的油菜跟後世的區別可大了去,產量低還只是小事,關鍵就在種植期比後世改良過的品種要長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會延誤早稻種植。
一年兩季稻,那是生產任務,絲毫都耽誤不得。
而且現在化肥產量不足,很大一部分要依靠從小本子進口,尿素袋褲子的梗就是這麼來的。
不管是進口還是自己生產,化肥的用量和去處都是提前安排好。
臨時安排搶耕搶種,卻找不到足夠的化肥,這很合理。
土地過度耕種,又沒有肥力補充,可不就會影響糧食產量了麼。
說到學大宅,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有興趣的可以去翻70年代的報紙,當時報導的農村,學大宅之後一定都是大豐收,群眾生活過的都比以前好。
然後沒過幾年,進入80年代以後,報紙上又是一片倒,說當年所有農村都吃不飽飯,分產以後日子才好過。
到了推廣雜交水稻時,老套路又跑了一遍。
嘿嘿嘿嘿……。
知青文學裡的一部分元素就是從這裡借鑑來的。
有一位從吉林回來的京城知青,後來寫文章回憶當年下鄉的日子,就承認當年村裡不缺糧食丶吃的還是白米飯,只是缺肉吃。
他們知青點有個沉默寡言的老大哥,卻是個捉雞摸狗的好手,兩三年時間把村裡的看家狗捉了七七八八,都進了他們的肚子。
後來他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