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二皇子(第1/2 頁)
保和殿內,文禎帝以手撐額,陷入沉思。
北漠大軍一敗塗地,而南宮珣卻安然無恙。
他暗自思忖,若南宮珣繼續留駐雁門關,那幾萬兵馬豈不是又要成為南家軍,這無疑是個棘手的難題,令他心煩意亂,愁緒如麻。
正值他苦思冥想、焦頭爛額之際,殿中傳來中書侍郎殿試唱名之聲:“今科殿試第一名,乃宋君堯!”
文禎帝聞聲抬眸,視線投向下方。
只見宋承乾整理衣冠,面容沉靜如水,然其眼眸之中精芒乍現,恰似暗夜流星劃過。
他步伐沉穩而徐緩,猶如星移斗轉,自佇列中央徐徐走出。
先是恭恭敬敬地朝著天子行那三跪九叩的大禮,而後高聲山呼:“學生承蒙皇恩,得以榮獲魁首之譽,必當殫精竭慮,全力效命於朝堂。”
文禎帝陡然雙目圓睜,雙手猛地抓住龍椅扶手,作勢欲要起身。
高公公見狀,趕忙在旁低聲提醒:“聖上。”
文禎帝這才緩緩坐回原位,心中暗忖,自己怕是魔怔了,柔妃的屍骨乃是他親眼看著人收殮的,想必只是人有相似罷了。
宋承乾繼而轉身,向諸位考官及朝中重臣一一躬身行禮,言辭懇切:“承蒙恩師們悉心教誨提點,學生方能有今日之佳績,此恩此情,學生沒齒難忘。”
文禎帝定了定神,目光掃過呈遞上來的十本殿試佳卷,只見排在首位的便是宋君堯的考卷。
其文辭精妙絕倫,見解獨到新穎,論及治國之策時,條理清晰分明,既有對經史典故的嫻熟運用,信手拈來,又有對當下時政的深刻剖析,入木三分,且字裡行間透著一股沉穩大氣與非凡才情。
文禎帝目光停駐在捲上,沉默片刻之後,抬首朗聲道:“今科狀元,宋君堯。”
話語落下,殿內先是片刻的寂靜無聲,繼而響起一片讚歎之聲,此起彼伏。
左丞相隨即出列,啟奏道:“啟稟聖上,今有廣陵籍之宋君堯,此子才學非凡,先是榮膺解元之銜,繼而斬獲會元之譽,如今蒙聖上睿智明鑑,欽點為狀元,實乃達成那極為罕見之‘大三元’盛舉。
聽聞君堯之名並非其生父所取,而是源自其授業恩師。”
文禎帝聽聞 “廣陵籍” 三字,心頭不禁為之一震,脫口問道:“你的生父是?”
宋承乾撩起袍角,下跪答道:“啟稟聖上,我只知生父賜名宋承乾,學生不知生父究竟所謂何人,只留有此信物。”
言罷,他高高舉起手中的龍影玉。
文禎帝見狀,霍然起身,快步朝著殿下走去。
“愛妃,這是我賜予我們皇兒的信物。你給我生下一麟兒吧,名為宋承乾。”
當年,在那床榻之上,二人歡好之後,他親手將這龍影玉纏在了柔妃的手腕上。
此刻,文禎帝只覺兩腳發軟,走上前去拉起跪著的宋承乾,雙手攀著他的雙臂,喃喃自語道:“宋 承 乾 !”
百官見此情形,皆驚出一身冷汗,心中暗忖,這剛被欽封的狀元怕是要人頭不保了,“承乾” 豈是常人可用的名諱。
文禎帝細細端詳,不禁感嘆:“真像,真像。”
只見宋承乾眉眼鼻處像極了柔妃,唯有嘴唇及下顎像他。
當年柔妃腹中的皇兒竟然還活著。
文禎帝聲淚俱下,“你是朕與柔妃的皇兒。”
眾人聽聞此言,如遭雷擊,一時間呆若木雞,殿內一片死寂。
“中了,中了,公子中了狀元。” 一小廝興高采烈地疾步跑進書房報喜。
沒多會兒,又一小廝匆匆跑來,急急道:“公子成了二皇子。”
陸子衿緩緩靠到了椅背上,心中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