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看水牛(第2/2 頁)
裡,還好牛的適應能力強,不會凍死,我家飼養多年的母豬就在一個冬天被凍死了,有擋風遮雨的牛棚,多放點稻草禦寒就行,水牛皮粗肉燥的,給點吃的就能活,每年都見過殺年豬的,不見殺耕牛,雖然牛肉好吃,吃了幹活也有勁,但農戶還是捨不得殺耕牛,只有賣了耕牛分錢的農戶,沒有殺牛過年的農戶,這就能看出耕牛在農村人們心裡的地位。
在寒冷的冬天很少去放牛的,牛羊豬都不需要冬眠,在家躺著吃草就行,每年的春種時期是牛最辛苦的時候,家家戶戶的田需要耕種,我家也會專門借牛來耕田地的,或者請人來耕田犁地。等到田地都耕完了,牛也就輕鬆了,這時就輪到我們這些放牛娃上場了,畢竟只有我們是閒著的,大人們都要忙著插秧種地,我們青春年少時,還是參與過不少插秧割稻穀的事,在農村生活十幾年,不可能不下田和地,不可能完全不幹農活,沒那麼嬌生慣養。
很多人覺得牛又高又大有點嚇人,其實我們小時候根本沒害怕過水牛,牛棚拉牛出去吃草,牛吃草的時候,都是強行拉著走的,牛是想一路掃蕩過去吃草,我們可不慣著它,直接強拉倒目的地拴在樹樁上,就可以自由活動了,拉到草多又有小河溝的地方放牛就行,到地方後把一截木棍砸進土裡,再把牛繩拴上後就開始和小夥伴們飛奔在田野鄉間了,到了下午天快黑時,就把牛牽回去關好牛棚,輪換放牛的時候每天就這樣重複著。我家不養牛,但我表哥和表姐家有牛啊,二姨和四姨家都參與了共同養牛,有時候也就間接參與了放牛活動,有限的一點放牛記憶,差點都要遺忘了,這次不寫出來,我還真會忘了曾經自己也當過放牛娃,不是隻有電視裡的許仙是放牛娃,那時的我們根本沒想過長大後會怎樣。
其實放牛發生的趣事也很多,我能記得的有限,我是間接被動參與,不是主動參與,都是跟著表姐和表妹一起放牛牽牛,或者跟著表哥一起放牛騎牛,可能小夥伴們比我放牛的記憶都多,都坐過牛背,我可能有限的坐過一兩次,都沒多大印象,我連馬都沒騎過。放牛也有悲劇故事,第一個村子生活的十年,學校門前的堰塘淹死了一個人,就是我一個親戚的女兒,也是一群放牛娃,放牛途中發生的事,我就親身經歷和親眼目睹了搶救打撈全過程,真的不想提起,也真的敏感,還好事情過了三十年了,傷痛已經基本消化,人世間的悲劇故事太多,只是希望人們多警醒,多防備,避免更多的悲劇故事發生,人生有喜有樂,禍福無常,有備無患和居安思危的生活處事態度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老祖宗的千年生存之道值得我們借鑑,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要遠離危險之地,避免悲劇發生的可能性,做任何事最好都要做好安全防範。
其實那時候放牛的時光真的小夥伴最悠閒的好時光,也是我的好時光,不用寫作業,不用學習,估計很多放過牛的小夥伴都會好懷念,就像經常說的那句話“我懷念放牛的日子,每天什麼都不用想,什麼也不用擔心,只要關心牛還在不在就行了,我真心的講,我沒有懷念過放牛,甚至都差點遺忘,我也幹過放牛的事,不記得自己也當過放牛娃,寫這篇文章之前都是,餵豬的事可能遺忘不了,人的記憶有限,只有發生過很緊密的交集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