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諸子百家爭鳴(第3/6 頁)
,將趙軍分割包圍。最終,趙軍全軍覆沒。
這場戰役,白起正是憑藉著對敵人和自己的深刻了解,踐行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真諦,成就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大勝。
再看桂陵之戰,魏國攻打趙國,齊國出兵救援。齊國軍師孫臏在出兵之前,對魏國和趙國的軍事實力、地理環境以及雙方將領的特點進行了詳盡的分析。
他深知魏國軍隊強大,但長途奔襲,必然疲憊。而趙國雖然抵抗激烈,但已漸露疲態。
孫臏根據“知己知彼”的原則,制定了圍魏救趙的策略。他沒有直接奔赴趙國與魏軍正面交鋒,而是率領齊軍圍攻魏國都城大梁。
魏國主將龐涓得知大梁被圍,心急如焚,匆忙率軍回撤。孫臏早已算準龐涓的行軍路線,在桂陵設下埋伏。
當龐涓率領魏軍匆匆趕回時,齊軍以逸待勞,突然殺出。魏軍毫無防備,頓時陷入混亂。
在這場戰役中,孫臏充分運用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戰略思想,以巧妙的戰術取得了勝利。
還有那著名的馬陵之戰,魏國再次發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依然派出孫臏為軍師率軍救援。
孫臏在出發前,對魏國的軍事力量、戰略意圖以及魏軍主將龐涓的心理進行了深入研究。
他知道龐涓急於建功立業,且對自己曾在魏國遭受的屈辱耿耿於懷。
於是,孫臏採用減灶誘敵的策略。他命令齊軍在進入魏國境內後,第一天挖十萬人做飯用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人的灶,第三天再減為三萬人的灶。
龐涓一路追擊,看到齊軍的灶越來越少,以為齊軍大量逃亡,軍心渙散。
龐涓大喜過望,不顧部下的勸阻,率領精銳部隊日夜兼程,妄圖一舉殲滅齊軍。
然而,孫臏早已在馬陵道兩側埋伏了重兵,並在一棵大樹上刻下“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
當夜幕降臨,龐涓率軍趕到馬陵道時,齊軍萬箭齊發。龐涓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
這場戰役,孫臏再次憑藉對龐涓的瞭解和對戰場形勢的準確判斷,完美詮釋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精髓。
《孫子兵法》的智慧不僅在古代戰場上屢建奇功,在當今的國際政治舞臺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歷久彌新,跨越時空,為人們在不同領域的競爭與合作提供了寶貴的智慧指引。
墨子名翟,出生於普通百姓之家。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歷經艱辛,卻憑藉堅定的信念和對真理的不懈追求,開拓出一片獨特的思想天地。
墨子的思想主張核心獨樹一幟,“兼愛”倡導平等無差別地愛所有人,期望消弭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仇恨;
“非攻”堅決反對不義之戰,呼籲和平共處;“尚賢”主張讓有才能者擔當重任,打破門第之見。
墨子在科技方面也成就。他是人類早期的科學家,率先進行了光學實驗,發現光沿直線傳播,還進行了小孔成像實驗。他在力學方面也頗有建樹,給出了力的定義,提出槓桿原理,領先西方兩百多年。
此外,他在數學上對“倍”“圓”“正方形”的定義以及對十進位制演算法的總結,都展現出卓越的智慧。
墨子善於辯論,留下諸多精彩篇章。例如,他曾與公輸盤辯論,巧妙設局,讓公輸盤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止楚攻宋”更是流傳千古的典故。墨子聽聞楚國欲攻宋,日夜兼程趕到楚國,先以言辭說服公輸盤,又以智慧讓楚王放棄攻宋念頭,成功阻止了一場戰爭。
在現代社會,墨子的“非攻”思想依然意義重大。世界各國倡導和平解決爭端,避免戰爭帶來的災難,及科技方面的探索精神也激勵著當代人勇於創新,不斷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在日常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