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宋真宗笑咪咪的說:「皇兒好好幹,父皇等著這一天。還有什麼需要一併道來,父皇給你參詳參詳。」
「兒臣找您正為這事呢!兒臣想讓父皇擔任皇家學院院長,也就是掛個名,好吸引那些有識之士,兒臣領原判主持各項工作就好了。」趙受益徵求老爹的意見,畢竟自己太小,得找個夠分量的來坐鎮,吸引火力也好,當門面也罷。
「嗯,皇兒說得有理,不管是科舉貢生還是皇家學院學生都應該也必須是天子門生才對。」宋真宗點頭稱是。
「兒臣想了想,皇家學院的修建倒是不難,在京城選一寬敞的地方,讓工部負責修建就行,兒臣負責設計指導,應該沒什麼問題。但是有一個難題,兒臣需要父皇幫助解決。就是學院的老師,這是個大問題,由於涉及到新學,這個世上懂得的人不多,除了兒臣外,也就那些小夥伴了。但勁靠他們還是遠遠不夠的,兒臣想以他們為中心,由父皇能下旨召集我大宋所有行業的精英,經兒臣考核後授予官職在學院協助教學。」
「兒臣還有個想法,望父皇鼎力支援。兒臣覺得啟蒙學堂應該繼續開下去,讓更多的小孩能夠早日學習。等多年後,我大宋新式人才多了,就讓啟蒙學堂和皇家學院向全國發展,各地開設分校,充實我大宋基礎,保我大宋江山。兒臣相信,隨著這些學堂的建立,皇家在百姓中的威信會與日俱增的。」
宋真宗看著自己這個唯一的兒子侃侃而談,恍然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經長大了。看著自己這麼優秀的兒子,老懷安慰,想到自己年老體弱,恐時日無多,也許這個國家交給他自己能夠放心離開吧!
「老天給皇兒賜予朕,真是莫大的榮幸啊!皇兒的想法不錯,但以後要注意平衡,一切都得平衡。朝中大臣們的利益平衡要注意,天下大勢的平衡也要關注,治國的精髓就在於平衡,我們皇家地位才得以保障。以後多學學各位大臣處事,有利於以後治國,知道嗎?」宋真宗站起來,牽著趙受益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
「兒臣明白,謹記父皇教誨。兒臣覺得現在朝中的勢力和天下大勢都有失衡的徵兆,父皇您想想,現在朝中大多重要位置均是由王欽若一黨把持著的,而天下大勢也因為士大夫集團的順速膨大而威脅平衡。老祖宗曾立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其目的在於防止武將叛亂,以文制武,同時為了將文官集團跟皇家綁在一起,穩定局勢。」
趙受益看宋真宗沒有表現出不耐煩,就繼續說道:「兒臣認為,在建國初期,老祖宗的辦法是很有效的,這才造就了我大宋現在的繁榮。可是,隨著幾位先皇的勤奮發展,到現在士大夫集團也就一家獨大了,沒有任何勢力可以制衡。根據我大宋現有的規則,士大夫是不用繳任何賦稅的,隨著這些人的增加,國家的負擔會越來越重的。」
宋真宗點頭表示贊同,不過眉頭也皺得更深了。
「兒臣聽說現在很多地方計程車紳利用不納稅這條定律來圈土地。父皇您想一想,如果他們都讓農民把自己的田地掛靠在他門下,那我大宋的稅收怎麼辦?還聽說商人只要大著官家的旗號也不用交稅,工匠地位低下無人遠從事此業。長此以往,國家大勢就好嚴重失衡,到那一天,人人都想往士大夫靠攏,其他行業荒廢,國家大發展也就倒退了。也許到那一天,士大夫集團也能威脅到皇家了。」趙受益給宋真宗簡單的剖析了一下宋朝弊端,希望能對宋真宗有一點影響。
「皇兒,這個有你說的這麼嚴重麼?朕每日批閱奏章,聞百官奏對,似乎沒什麼不對勁啊?」宋真宗潛意識的對趙受益的話表示了一定的懷疑。
「父皇,您平時忙於政事,深據宮中,您見到的聽到的也都是人家想讓你看到的聽到的東西。您想啊,士大夫是個整體,他們怎麼又會抹黑自己人呢?如果朝中大勢由正直能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