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老僧林中說當年(第3/3 頁)
更是親身經歷,此刻聽李逍遙說話,眾皆默然。李逍遙接著說:“我等習武之人,闖蕩江湖。有人行俠仗義,這自然最好,有人自顧逍遙,或是有深仇大恨的,報仇殺人,這些也自無不可。但若是不辨是非,只為自己一時興起,便以凌虐百姓為樂,此等行徑,與禽獸何異?”
吳長風大聲讚道:“李兄弟說得對!那遼狗殺我漢人嬰兒,咱們是好漢的,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將那遼狗一刀剁了。可若是心中氣悶,便將遼國尋常百姓家的嬰兒殺了洩憤,這豈是大丈夫所為?”
眾人聽了,眾皆敬服。智光大師點頭致意,接著說道:“等帶頭大哥眾人穴道解開,我等細細思索此間種種,越想越覺得事不對勁,於是拓下那契丹武士於石上刻下的字跡,尋得幾位通曉遼聞的通譯,分別請他們代為翻譯。這幾位通譯各自將那譯文送回,我們一一比對,內容大同小異。想必這譯文卻是無誤。”
喬峰本來神遊天外,此刻急忙說道:“智光大師,那譯文是怎麼說的?”
智光大師道:“唉,錯了,錯了。我們一看譯文,才知自己大錯特錯,此事有關汪幫主身前名譽,請諸位恕貧僧不能說出。但我等所作所為,實在是大錯特錯。但此刻大錯鑄成,已經無法挽回了。”眾人本是好奇那石刻內容,但見有關汪幫主名譽,不敢再問。
智光大師接著說道:“帶頭大哥、汪幫主,和我,對雁門關外之事心中有愧,除了向少林寺方丈說明經過、又向死難諸兄弟的家人報知噩耗之外,並沒向旁人提起。那契丹嬰孩也就寄養在少室山下的農家。事過之後,如何處置這個嬰兒,倒是頗為棘手。我們對不起他的父母,自不能再傷他性命。但說要將他撫養長大,契丹人是我們死仇,我們三人心中都想到了‘養虎貽患’四字。後來帶頭大哥拿了一百兩銀子,交給那農家,請它們養育這嬰兒,要那農人夫婦自認是這契丹嬰兒的父母,那嬰兒長成之後,也決不可讓他得知領養之事。那對農家夫婦本無子息,歡天喜地的答應了。他們絲毫不知這嬰兒是契丹骨血,我們將孩子帶去少室山之前,早在路上給他換過了漢兒的衣衫。大宋百姓恨契丹人入骨,如見孩子穿著契丹裝束,定會加害於他……”
喬峰聽到這裡,心中無幸,顫聲問道:“智光大師,那……那少室山下的農人,他,他,他姓什麼?”
智光道:“你既已猜到,我也不必隱瞞。那農人姓喬,名字叫作三槐。”
此刻晴天霹靂,喬峰呆若木雞,一動不動。他先前聽譚公譚婆,趙錢孫等人所言,心中已自信了七分。但仍然心存僥倖,便猶如溺水之人,手中哪怕僅有一根稻草,也會緊握不放。此刻水落石出,自己的授業恩師亦站立一旁,一言不發,心中一片空白,只覺得天地雖大,卻再無自己一席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