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1/4 頁)
晉國和鄭國得知楚王獲得鑄劍大師歐冶子和干將所打造的三把著名的寶劍後,都企圖獲取這三把寶劍,不料遭到拒絕,於是興兵圍困楚國城池,三年不退,導致城中彈盡糧絕,楚國群臣、賢士都無良策解決。”張華接著道。
“莫非這把寶劍,就是這龍淵、泰阿、工布這三把寶劍的其中之一?”林易是十分驚歎道。
“不錯,這寶劍就是泰阿劍。晉、鄭二國聯合出兵伐楚,就是為了到楚國的這三把寶劍,特別是這泰阿劍。因為當時世人都傳說,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於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這泰阿劍其實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王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原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鑄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干將所言不虛。
晉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於是向楚王索劍,楚王自然是拒絕,於是是晉王出兵伐楚,預以索劍為名藉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並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裡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後通牒:如再不交劍,明天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
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親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後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大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
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鄭二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
楚王親持泰阿劍登上城樓,朝空揮舞,長嘆一聲:泰阿劍啊,泰阿劍,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於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團磅博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撲地,流血千里。一時間,晉、鄭兩國三軍迅速敗陣、士兵不辨方向、血流成河,猛獸懼怕奔逃,連江水都為之波濤大作,晉王與鄭王也害怕得瞬間頭髮變白。
這件事情過後,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風胡子對道: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啊!
這雖是傳說,有誇大成分,但可見得泰阿劍具有不可思議的威力。
而這樣一劍出揮勝負分的寶劍,楚王當然是珍而藏之的,成為了楚國的傳國之寶。可是沒想到,泰阿劍卻神秘消失,下落不明。直至本朝初年方又出世!”張華又開始不斷介紹這泰阿劍的來歷。
“古代神物常常是應時、擇主而出,泰阿這樣的神劍當然也是如此!但不知道這泰阿劍為何在數百年後的大晉又重出於世?”林易跟著道。
“先帝泰始年間,斗牛之間有明亮的紫氣出現。斗牛之間的區域所對應人間的位置,正是在長江流域口附近,當時是東吳所在地。而紫氣龍脈帝王之氣,是個祥瑞的象徵,於是在朝中就多有人認為東吳王氣未失,不宜征伐。而老夫卻不認為如此,孫吳是腐朽不堪,江河日下,何來是紫氣纏繞,定時有寶物出世,因此是力勸晉武帝伐吳,終歸一統。
東吳被滅後,鬥牛間的紫氣果然是依然存在。老夫於是請來老友雷煥登樓觀看,到底是何寶物。雷煥認為紫氣是寶劍的精氣,上達於天而形成。後來雷煥果然在東吳一座監獄地基下四丈多深的地方起出了一個石匣子,開啟一看,真有兩把寶劍,一刻著龍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