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3/4 頁)
七章關中五
潼關位於陝西省潼關縣,因臨近潼水而得名,古稱桃林塞。它南依秦嶺,有禁溝深谷之險。北有渭、洛,匯黃河抱關而下之要。西有華山之屏障,東面山峰連線,谷深崖絕,中通羊腸小道,僅容一車一騎。
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位居中華十大名關之首,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因為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要衝,扼長安至洛陽驛道之險地,是進出三秦之鎖鑰。就因為其戰略地位重要,所以成為漢末以來東入中原和西出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美譽。
潼關關城周長約十里,北面與東北,城牆為板築土牆,外包青磚,城高五丈,寬二丈五尺。在關城東南面,順山勢削成垛口,高達十丈。
潼關之“險 ”,主要有四道屏障。第一道屏障,就是潼關的南面大約二十里外的秦嶺。第二道屏障,在古城的北面,就是兇湧奔騰的黃河,造就了第二道天然屏障。
第三道天然屏障,在古城南面的禁溝及十二連城。禁溝也叫禁坑或稱禁谷,是潼關南面一條南北走向的深谷。它南起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關城南約二公里處之石門關,長達三十餘里。禁溝谷勢壁立,古時就有“灌木叢藤,茂密如織”的評語。溝下建有關卡數處,平日禁人往來,是潼關軍事上的重要防線。
第四道屏障就是潼關東面的一線天了。一線天又名“第一關”此地背遠望溝,關左有山。關右是河,關隘當險而立。這六里的關道,僅容單馬,行走五里,視力所及,只見一線青天。所以才叫一線天。
正是因為如此獨特的地理位置,才給了劉成功拖延頑抗的勇氣。只要守住了這座關城,他劉成功就立下了剿賊第一大功,即便是詐降於賊軍,也肯定不會受到朝廷的處罰,反而會給他極大地獎賞。
雖然禿匪的大軍已經從蒲州渡過黃河攻入關中,潼關的險要已經失去了七八成威脅。但是靠著超過五丈高的堅城,劉成功即便只有三千兵馬,也有很大的把握保全這處雄關要地。
他之所以答應招降。還送回了劉宣派出的使節,就是為了迷惑劉宣,拖延時間,等待官軍的大股援軍。
太陽東昇,晨霧消散。
劉成功站立在東城門三層的高樓上,俯瞰著雄偉壯麗的潼關關城。他對著侍立在旁的家丁劉盡忠說道:“禿匪大軍可有異動?”
“據昨日的探馬來報,禿匪楊四寶所部已經從芮城、平陸一代渡河攻入河南。短短十日,禿匪楊四寶部就連克靈寶、閔鄉二縣。昨日午時,禿匪楊四寶這股人馬就在一線天前面開始紮營。”
劉成功此人在歷史上也算小有名氣。在原來的時空,此人跟著曹文詔在圍剿農民軍戰爭中多次立功,最後官居副總兵。在曹文詔麾下,此人的地位只在李卑、艾萬年之下,幾乎算是曹文詔麾下將佐的第三人。
曹文詔在歷史上之所以能號稱明末第一良將,其麾下的將校也有不少能人。其中李卑最善於練兵。其麾下的兵馬軍紀嚴明,是少有的不擾民的將軍。其下艾萬年、左光先、劉成功、曹變蛟等將校,也都是驍勇善戰的軍官。這些人在歷史上,大部分都死在常年圍剿農民軍的作戰中。
劉成功沒想到楊四寶的行動如此快速,臉上帶著感慨說道:“禿匪大軍。除了匪帥劉禿子之外,以下山虎、小白袍二人最為知名。其下張虎成、闖將、三隻眼等將校,還在此二人之下。沒想到一個楊四寶就如此難纏,如果劉禿子全軍而至,咱們也未必能有勝算。”
劉成功的家丁頭目劉盡忠跟隨他作戰多年,地位遠超軍中一般軍官。這個時候他也放開了顧慮,實話實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