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1/2 頁)
再後來,迷路的一行人找到了一間木屋歇腳,顧浮趁此時機向天借膽,不僅和皇帝索要救駕的賞賜,還撒謊說自己的弟弟想去北境從軍,希望皇帝能讓朝中武將寫封推薦信,給她弟弟帶去北境從軍用。
皇帝並不覺得冒犯,還問她有沒有自己想要的東西,畢竟救駕的人是顧浮,他總不能只賞顧浮的弟弟。
顧浮卻說保衛陛下是她應盡的本分,原就不該索要賞賜,實在是北境軍規森嚴,為防敵寇混入軍營,在選拔將士方面十分嚴苛,這才鬥膽向皇帝要推薦信。
救駕後索要的賞賜,是希望皇帝給她弟弟一個去邊境保衛國家的機會——這樣的行為,如何讓皇帝不為之動容。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皇帝對顧浮說話的語氣就變了。
後來皇帝發現顧浮撒謊,那封推薦信不是給她弟弟,而是給她本人用的,皇帝也沒生氣,只覺得哭笑不得。
這姑娘也太大膽了。
但皇帝沒有將她召回,因為那會兒皇帝才鬥贏了世家老臣,對顧浮非要與命運抗爭的行為產生了共鳴,所以對顧浮女扮男裝從軍一事,他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還替顧浮收拾首尾——安排了知道顧浮女子身份的軍醫,敲打顧浮的父親顧啟錚,並讓在戶部當差的顧啟錚給顧浮假造了一個同名同姓的男子身份。
可他沒想到,顧浮居然如此能耐,在北境軍中闖出了響亮的名頭。
正好他要清理當時在北境做土皇帝的官員,就助顧浮執掌了北境軍權,顧浮也爭氣,數年來未嘗一敗,打得北邊那些鬣狗聞風喪膽,還幫皇帝把在北境魚肉鄉裡的官員給清掃下臺,顧浮之名就此響徹邊境。
如無意外,顧浮該去京城受封爵位,然後回北境接著做自己的大將軍,以皇帝對她的信任,和她對皇帝的忠誠,守一輩子北境也不無可能。
然而,顧浮除了是北境的大將軍,還是顧家的二姑娘。
讓她回京,無疑是在暴露身份的邊緣瘋狂起舞。
可若不回一趟京城,她的受封無法名正言順,還容易讓人覺得顧浮失了聖心,對顧浮掌控北境造成影響。
偏偏這個時候,知道顧浮身份的一名軍醫突然失蹤,給顧浮暴露身份增添了無限可能。
皇帝不願拿北境的安穩做賭注,一旦顧浮暴露身份,後果會怎樣誰都無法預測,所以他沒再猶豫,當即下了道密旨,讓顧浮捨棄男子身份,詐死回京,並安排顧浮推薦的人繼任統帥一職。
顧浮「死訊」讓邊境各部蠢蠢欲動,但有顧浮推薦的繼任者在,騷亂很快就被平息,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
這大概算是最好的結局了。
皇帝與顧浮寒暄,還叫人送來夜宵,與顧浮一塊品嘗。
皇帝的性子和尋常君主有些不大一樣,他當太子時就過得艱難,所以很少會覺得自己的決策臣子們就該理所應當地聽從,對於顧浮,他心裡也有愧疚,會忍不住一再地想要補償顧浮。
所以他就問了,問顧浮想要什麼。
顧浮唯恐皇帝會在自己的親事上插手,連忙表示自己什麼都不要。
皇帝對這個答案並不意外,於是打算自己去尋顧浮所需所想,盡力滿足她。
之後兩人從京都聊到北境,因過去五年不曾斷了書信聯絡,各自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直到天快亮了,皇帝才放顧浮回去。
傅硯在紫宸殿偏殿待了一宿,原本是想睡一覺的,結果聽見顧浮說起自己在北境那幾年的遭遇,不由得聽入了迷,跟著熬了一夜。
顧浮告退後,他也起身,踏出偏殿。
從顧浮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顧浮對北境的眷戀,所以傅硯以為,顧浮在皇帝面前表現輕鬆,出了宮殿定會難以抑制地流露出難過,或者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