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基洛夫的憤怒(第1/3 頁)
1925年4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列寧格勒
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經過了俄羅斯三年的血腥內戰後還是恢復了生機,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將彼得格勒改名為列寧格勒,為了紀念偉大的導師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
謝爾蓋·米洛諾維奇·基洛夫正愜意地躺在椅子上,聽取著手下對於集體農莊的報告。
基洛夫1886年出生在維亞特卡省烏爾卡姆的一個勞動人民家庭,1917年被選為全俄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並參加了十月革命。
1923年基洛夫在俄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並且在蘇共全黨的大辯論中,他堅決支援斯大林,反對托洛茨基和季諾維也夫。
正因為如此,他是斯大林最信任的人之一,斯大林在幹掉了託季聯盟後便將他的這位親信安排到了列寧格勒接替季諾維也夫的工作。
在列寧格勒,基洛夫領導了當地的工業建設,強硬推行農業集體化,拆除了幾十座教堂,逮捕被認為是對抗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分子。
同時,基洛夫口才出眾,當時***委員中,敢於到工廠去直接面向工人講演的,唯有他一個。
斯大林同志非常滿意自己這位親信的表現,他曾多次在《真理報》上讚揚自己的這位追隨者,因此基洛夫在列寧格勒的日子過得非常好,沒人敢對他指手畫腳。
然而最近基洛夫面臨著一個大問題,偉大的斯大林同志給了他一份關於蘇聯“一五計劃”的草案並命令他提供具體實施方案,他正在為此發愁,就在此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進來。”
進來的是列寧格勒黨支部的電報員,他畢恭畢敬地向眼前這位領導彙報者來自莫斯科的訊息。
“基洛夫同志,斯大林同志已經把一五計劃的具體要求資料發過來了,請你過目。”
基洛夫接過電報,開啟了封面,他看了一眼紙上的數字,懷疑自己是眼花了,他擦了擦眼睛,然後哆哆嗦嗦地用右手拿起了辦公桌上的金絲眼鏡。
基洛夫仔細看了幾眼草案上的指標數字,幾乎當場暈了過去。
“煤產量要求達到6800萬噸、石油產量要求達到1900萬噸、生鐵800萬噸。”
基洛夫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手槍,對電報員說道,
“你來彙報,我可能是沒睡醒,看不清數字。”
電報員誠惶誠恐地接過電報唸了起來,
“汽車產量10萬臺、鐵路9萬千米、棉織品62億米。”
他的話吸引了辦公室裡其他彙報的人員,大家都停下手上的工作聽著他彙報。
“以上資料,都為一五計劃的初步方案,最佳方案預計是在此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二十。”
電報員講著講著發現周圍的氣氛不對,講話聲音越來越小,到最後就和蚊子聲似的。
“基洛夫同志,這些指標分攤到我們列寧格勒的份額是百分之十,斯大林同志還說,這是他考慮你執行了農業集體化政策所以他特意給你降低了份額的結果。”
終於有人忍不住了,
“基洛夫同志,這指標恐怕是我們不能完成的,煤產量還好說,發動工人們去挖就行了,但是我們的石油開採技術根本達不到那個水平,別說完成了,就是一半也達不到。”
“沒關係,只要我們列寧科學研究所的亞歷山大研究出更先進的開採技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基洛夫同志,亞歷山大······”這位工作人員看向了基洛夫身後的警衛隊長。
“亞歷山大已經不能研發石油開採技術了,他在上週因為反對集體農莊政策被槍斃了。”警衛隊長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