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成婚(第1/4 頁)
設計圖定下以後,又找了名校大拿幫忙修正了一番。
四合院重建便正式開始。
工程交給了方源的建築隊。
方源的建築隊也藉此機會由原本的五十多人,一下子擴張到了上百人,還招募了不少退休的老師傅。
相比滿大街找工作的知青,有資歷、有真本事的老師傅,反倒成了香餑餑。
也正應了那句話,有門手藝,到什麼時候都餓不著!
院子的翻修重建還有些日子,不是一天兩天能完工的,陳澤對此也不是很急,偶爾過去看看,檢驗一下工程進度。
隨著秋天的最後一片落葉落下,冬天悄然而至。
1982年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尾聲,跌宕起伏的1983年在人們的歡聲笑語中,悄悄到來。
......
魔都,黃埔區,石庫門裡弄,秦川南路287弄
磚木結構二層石庫門建築78幢,形成了完整的里弄街坊格局,弄堂口的中國式牌樓獨具特色。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就曾居住在此,並在這裡他創作了《海的夢》等作品。
融合西洋聯排房屋風格的步高裡石庫門建築,依然儲存著濃濃的中國傳統民居文化風俗。
屋脊紅瓦如鱗,老虎窗藤蔓纏繞。
厚實烏漆的大門背後是小小的天井,晾衣竹竿、搓衣板、馬桶刷等居家日用品。
這裡最符合人們心中對魔都老弄堂的想象,閉塞,狹窄,擁擠,潮溼......
有的一個門牌號住著好幾戶人家,幽暗狹窄的木樓梯,玲瓏的亭子間,寬敞的前樓,推開房間窗戶,似乎伸手就能觸及對面人家的門牆,鄰里間的聲息響動清晰可聞。
一個放學的小學生揹著書包,和朋友道別,路過弄堂口的時候,看見送信員正把車停在路邊,派送信件。
整條秦川南路,全長2360米,寬15-19.7米,大大小小數十弄,裡面擠著上千戶人家,分錯複雜,郵遞員每天到了時間,就會把車子停在弄堂口,由領信的鄰居們互相通知。
“爺叔,有我們家的信嗎?”
“你是哪家的小寧?”郵遞員笑著低頭問道。
雖然看著眼熟知道是弄裡的孩子,但上千家住戶,即便送了幾年信也不能像前輩們那樣,對上每一個名字。
“287弄,56號!”小孩老老實實報出自家門號。“就是裡面那一家!”
“哦!56號,我知道!你姐姐是不是很漂亮?”郵遞員忽然想起了,然後問道。
小孩鄙視地說道:\"你們大人們怎麼都這樣啊?我阿姐不嫁人的!\"
“哦哦哦!我知道的呀,咱們秦川路有名的大美女嘛,等下,我找找!”郵遞員按照只有自己才看得懂得順序,在信包裡翻找,扒了一會兒後,從裡面抽出一封信件,說道:“56號!還真有。”
“王琦瑤,原來你阿姐叫王琦瑤啊?”郵遞員看著上面的名字,這是第一次知道那個大美女的名字叫這個。
小孩搶著說道,“嗯,是我阿姐的!給我吧,我捎回去,還有嗎?”
“沒有了,就這一封!”郵遞員將信遞給小孩,小孩拿著信件,揹著書包,一蹦一跳地回家。
郵遞員看著小孩離去地背影,感嘆道:“這小寧小大人似地。”
然後繼續忙著幫其他人翻找信件。
......
潮溼弄堂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就像是住宅樓中的馬桶房,常年不透氣,裡面長久以來有一股難聞的味道。
雖然現在已經不必像老魔都時,清早起來倒馬桶,但那股味卻像是沉澱下來一樣,揮散不去。
不過,這對於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