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來自戰場的亡靈(第1/4 頁)
張喆曾經深入的研究過國家的古代史,特別感興趣的就是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時期歷史,為什麼最終漢族會敗於少數民族。
這個歷史問題曾經困擾過他很長時間,而這一切的焦點就是雁門關,曾經的銅牆鐵壁,最後在馬蹄下都形同虛設,沒有保護了後面的黎民百姓,還成了其他民族的一個跳板,過了雁門關就是勢如破竹,打得漢民族毫無還手之力。
每一次的戰爭都是殘酷的,帶給民族的創傷也都難以修復。可是奇妙的是,每一次的征服,讓國家更加強大,各民族更加融合,最後才形成了當下的局面。
甚至有些少數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和漢民族融合在一起,無法分辨彼此。有專家說,這是文化的力量。可張喆多少有些質疑。
二根開著車,聚精會神,雖然還沒有一年上高速是不合規定的,但是二根雖然學習不靈光,但是對於這些操作的工作上手很快,領悟也高。最近做了高天離的御用司機後,技術可是見長。
在張喆的遐想中,穿過燕雲十六州,來到了古云中,就是同市。他知道,這個城市是當年大遼的前沿陣地,在這裡直入中原,打得宋朝偏安一隅,復國終成夢。
在這裡,幫助大遼的不是別人,還是大宋的官員,他們搖身一變,成了順應歷史的正義之師,跨著歷史的車輪,將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同胞。
沿同市向雁門關,高山峻嶺,本是天然的屏障,卻沒有阻擋大金的鐵蹄。
到了雁門關景區,此時萬物蕭條,遊客很少,走過景區的商業街,張喆沿著古道,走上雁門關。
放眼望去,果然是個好地方,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張喆的大腦裡響起了陣陣鼓聲,廝殺聲,據說現在晚上經過雁門關的人還能夠聽到這種聲音。
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之後的五代十國是國家大分裂時期,但是大一統的文化已根深蒂固,至宋又統一起來。
至遼興起,這雁門關就成了宋與遼的天然屏障。宋和遼還未分勝負,就在宋的割地賠款中享受安樂,被金給打敗了。
突破雁門關,金兵長驅直入,屠了忻州城,又屠太原城。
直接殺到中原。每一次的南下,從宋的土地上掠奪大量的財物和勞動力,並用漢人為臣,發展壯大自己。一次一次強大,直到把宋廷趕到南京偏安。
中原大量的人才和財物隨著南宋朝廷來到了南方,這是南北人口的第一次大融合,帶動了國家南方經濟的快速發展。
至此,才有了南方經濟的大發展。
來到忻州古城,此時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西省美食街,但是走進古城大門處,可見當時城池規模。
張喆在城門處盤桓很久,摸著這厚重的牆磚,感慨不已。
太原城已經廢棄,只留下一個城門過道的遺址,新建成得太原古城比起歷史上的太原城不知大了多少倍。
隨著歷史的變遷,這段歷史都沉沒在大家的記憶裡,除了少數歷史學家還在研究外,人們再也不會提起曾經的那些苦難。
這一路走來,是一路的廝殺,青山埋葬了多少忠骨和無辜的百姓。
一路走來,張喆沉浸在歷史的氛圍裡不能自拔。可能驅魔人對這些環境是有很強的感應,一天下來,他眼裡沒有繁華和喧囂,一路上都是戰時的廝殺聲和哀鳴聲。
國家的歷史是一部苦難史,遠不是人們看到的天平盛世,每一次太平盛世只有短短的幾十年,現在影視劇粉飾太平,將男歡女愛架構在歷史時空裡,這些杜撰的歷史讓人懷念過去。
如果一個人可以穿越的話,他回來會告訴所有人,當下是最好的時候。
到了省城,二根按照導航來到了何家的院子前。
何老爺子已經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