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生活散記·找理髮店(第1/1 頁)
宜春生活散記·找理髮店
易中生
就我自己來說,已經多年與理髮店無緣了,一退休就自己動手,隔上三五天用電動剃鬚刀三下五除二把頭髮理了個一乾二淨,這樣簡單了,也省得去找理髮師傅幫忙。
現在住在這市裡,想去找個理髮店為孫子理髮,還真不容易,到地圖上搜尋,在附近顯示了十多家,但只有一家顯示為街邊理髮店,看看路徑,還不近,也沒有公交直達,而其他的不是美容美髮,就是形象設計室,造型工作室,本來就是把頭髮剃短一些,沒有什麼高要求,後來只好到了最近一家工作室。
進門倒是很熱情,但看到在這裡被工作的多半是女性,這是與幾十年前很不一樣的。以前還真是剃頭理髮,我們地方上叫剃腦,儘管剃腦師傅長年有三個坐店,但想一到就坐上去剃幾乎沒有這樣的可能,因為不但要按一定的形狀剃髮,還要洗頭,還要洗面,還要修面,特別是後腦勺幾下跳刀,這人就像吃了蜜糖一樣說不出有多舒坦,至今還時常想起,後來這樣的過程起碼對男性來說,越來越簡化了,到現幾乎就是按一定的形狀剃髮。幾分鐘搞定,如果要像從前那樣,這些師傅一是不會,二是已經是另外的專案了,準備另外用鈔票伺候。就是這前面幾分鐘的剃髮,這次去,三十元,一個字都不能少,說是過年了,平時二十,過年漲一十,大人還要五十呢,以前沒有這樣逢年必漲的事,這得益於早些年的春運火車票價上漲,現在火車票不漲了,但這樣的行當倒唸念不忘春運。
普通理髮本來不可能這樣的價位,就是因為這裡面增加了美髮的因素,你看現在的男人頭有多少看得順眼的,雞冠頭,蓋子頭,一撮毛頭,甚至刻字頭,不一而足,唯獨這四平八穩的傳統頭剃不出來,這不是怪事?
說怪也不怪,正如不叫理髮叫美髮一樣,否則怎麼好價錢一年一個樣呢?我曾為了找補衣服用的針線,找了好幾個街巷,最後在一個超市裡買了一個套包,剪刀穿針器針線在一起,當然也不是偉人說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中的那樣不值錢,便宜的十幾元,貴的幾十元,拿回來開啟一看,儘管品種不少,但都不適合縫補,只能用來繡花。想去買塊布,也在問了多人後才在一個角落裡找到,可能是實在不賺錢,不好意思在大街上與人爭鋒。
生活本來是豐富多彩的,需求也是各種各樣的,如果都往一條路上走,那很多需求就很難滿足了。儘管就某一件商品,某一種服務單個不一定很賺錢,但只要有市場,它就有生存的價值。
20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