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感恩團(第1/2 頁)
最近,長安城又發生了一件令長安百姓自豪不已的事兒。
去年年底,東突厥被滅,東突厥的領地,被納入大唐版圖。
李世民聽從蘇先生的意見,並沒有遷徙東突厥的族眾。
而是派遣一批漢人去教導他們種地,建造房屋。
今年春日,就有武城村的積年老農,教導他們如何種植棉花,如何種植藥材還有其他農作物。
然後,秋天的時間,棉花還有各種藥材和農作物,都大獲豐收。
他們種植棉花的收益,要遠遠超過他們放牧所得。
賣掉棉花,手頭有錢了,就在自己的部落裡面,就能買到糧食,還有其他的貨物。
雖然這些貨物的價格,幾乎是長安城裡價格的三倍。
但是他們對長安城中物價並不熟悉。
這些物品,是他們往年很難買的到的。
縱然能夠買的到,價格也比他們現在購買的價格,貴上好多倍。
現在,家家戶戶不但有了糧食,還有了其他的雜物,還有積蓄。
現在,就算是冬天下再大的雪,他們也不用發愁沒有吃穿。
甚至現在大多數的牧民,家裡都用上了鐵皮爐和無煙煤。
到了冬天,他們再也不用發愁取暖的事情了。
而秋收之後,大唐的官員,又交給他們如何建造房子。
以前他們住的都是氈房,後世叫做蒙古包。
蒙古包空間小,冬冷夏熱。
下大雨的時候,裡面十分潮溼。
他們並不是不羨慕中原的房子。
但是以往的時候,他們需要經常搬家。
一個地方的牧草被吃光了,他們就要搬家,到下一片牧草旺盛的地方去遊牧。
氈房使用簡便,搬家十分方便,這才是他們住氈房最大的原因。
現在,他們條件好了,並不需要放牧了。
有一些去過大唐,見識過大唐房子的牧民,在唐人的幫助之下,開始修建房子。
目前,第一批修建房子的牧民,已經住進了漂亮敞亮的大房子裡面。
他們家裡,每天都有牧民來觀看。
對這樣漂亮,空間又大,又冬暖夏涼的房子,他們也覺得很好。
準備等來年就修建這樣的房子。
現在,大唐的商人也多了起來。
大唐的商人帶來牧民生活的必需品,收走他們種植的棉花、藥材,還有牛羊和毛皮。
有商人,這些商人就需要衣食住行。
東突厥的一些頭腦靈活的牧民,開始開飯館、旅店。
總之,隨著商人的入駐,這裡一下子變的熱鬧和繁華起來。
雖然僅僅只是一年的時間,然而卻是讓幾乎所有牧民,都感覺像是過了一個時代。
他們的日子越來越好,可以預見的,將來只會更好。
往年的時候,這些牧民的日子可不太平。
一旦遭遇暴風雪,或者是牧草大面積枯萎的時候,他們就面臨著缺少食物的死亡威脅。
這時候,草原的男人,就只能騎上馬,拿起刀槍,出去掠奪。
而這一去,就未必能夠回的來。
幾乎隔幾年,他們都要經歷一次這樣的生死離別。
以往大家都是這麼過的,都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但是現在,唐人來了,教會他們種植莊稼。
他們的日子過的比以前更好了,不用再為吃喝發愁。
再也不用他們冒著死亡的危險出去搶奪。
牧民爭強好鬥,他們其實只是為了要填飽肚子。
如果不用生死拼殺就能填飽肚子,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