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4/5 頁)
工藝精湛,而且重量輕,威力大,炮擊射程遠在銅炮鐵炮之上,還不容易炸膛,早些時候我就想,是不是買它20門鋼炮架在貨船上,可我的船還沒造出來,只好把這事放了下來。”
“看到叔父為此事憂心忡忡,我也想到天樞閣的鋼炮,又擔心一去一回時間太長,所以沒好意思說出來。”
吳公公大喜:“這是天大的好事啊!有什麼不好意思的,若是能買五六十尊鋼炮回來,對皇上對我大明軍隊的幫助豈不更大?”
“可我更擔心大明軍隊一觸即潰,把咱們叔侄辛辛苦苦弄回來的優質鋼炮送給滿清韃子,一旦到了韃子手裡,豈不更加危險?”朱道臨終於說出心中最為擔心也最不能接受的憂慮。
吳公公沒話說了,愣了好久才痛苦地點點頭:“明白了,其實我也怕發生這樣的事情!大明軍隊已經爛到骨子裡了,整天就會哭窮,張口就是要槍、要炮、要銀子、要糧食,打起仗來個個都懷著儲存實力的私心,沒見到韃子軍隊就躲得遠遠的!”
“唉……我雖有一身武技,可我從未學過軍略,更沒帶過兵,又怕被那群狼狽為奸的文武官員當成打敗仗的替罪羊,否則我早就求皇上讓我去遼東監軍了。”
吳景賢的痛苦哀嘆,令朱道臨無比動容,不由得為眼前這位滿懷忠君愛國的太監肅然起敬!
作為一名曾經的軍人,任何時候朱道臨都不缺少愛國心,每每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等滿清軍隊屠殺漢人的歷史記載,朱道臨就感到無比憤怒和痛苦,他同樣想拍案而起,馳騁沙場抗擊禽獸不如的滿清軍隊,願意傾盡所有,幫助苦難的大明百姓,可隨著對大明社會的日益瞭解,他猶豫了——我為誰打仗?打贏之後,大明天下的苦難百姓能夠受益嗎?
“道臨,能想出個利多弊少的辦法嗎?”吳公公還是不願放棄。
朱道臨痛苦地搖搖頭:“連您老都對大明軍隊喪失了信心,我能有什麼辦法?”
“你不是有過從軍經歷嗎?怎麼就沒辦法?”吳景賢有點兒著急了。
朱道臨不知如何解釋才是,只好拿出一番高論來當擋箭牌,企圖讓這個執拗的叔父不再糾纏這事:
“眼下大明朝的任何一場戰爭,都關係到大明的國運,這樣的戰爭不是一個人能決定勝負的,需要數萬乃至數十萬經過嚴格訓練計程車兵,需要同心同德視死如歸的各級軍官,需要目光高遠永不言敗的領軍之將,需要皇上的堅定立場,需要文官們在後方源源不斷運送糧草軍械支援前方戰場……”
“如果能夠做到這些,武器的優劣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可如今能做到嗎?我以為,至少朝堂上以東林黨人為主的文官們做不到,身在後方的各級官員和享受兩百多年國恩的世家豪門做不到,哪怕做得到他們也不願去做,每每到了生死關頭,送死的都是成千上萬普通士卒和平民百姓,面對這樣的官僚,這樣的軍隊,咱們叔侄倆能有什麼辦法?”
“可總得有人去做啊!”
吳景賢悲憤之下尖聲喊起來,可喊完之後自己也氣餒了。
朱道臨懇切地說道:“您老別急,我們不是正在做嗎?我知道,您老辛辛苦苦鑄造銅錢送到京城之後,能有一小半落到皇家內庫就不錯了,大多數情況是銅錢剛運到,就讓陛下分了出去,可儘管這樣,你老不一直在努力嗎?”
“朝中那些大臣哪個不是身家百萬良田千頃,為何他們總是哭窮?總是千方百計從陛下手裡搶銀子?卻不願在國難當頭之時拿出點家產忠君報國?反而貪得無厭百般收刮,撲在大明這具奄奄一息的軀體上繼續吸血?”
“相比之下,您老已經做得很好了,您老的品德,您老的愛國之心,遠比那些所謂的名臣高萬倍!”
吳景賢呆呆望著不斷開導自己的朱道臨,兩行熱淚奪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