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5 頁)
的前因後果清楚道來,聽得在座的兩位官場友人目瞪口呆。
葉成章驚訝過後叫苦不迭,怎麼也沒有料到年逾花甲的周老狀元為了個十三歲的清倌人如此荒謬,舉人吳昌時等人又如此強橫地胡攪蠻纏,弄出個天大的麻煩推到自己頭上。
“這下可怎麼辦?一邊是勢力強大的紫陽觀和魏國公這樣的勳貴,一邊是譽滿儒林的周老大人和唯恐天下不亂的復社士子,叫本官如何處置?”
進退失據的葉成章心懷大亂,他雖然和蘇州周老狀元同屬東林一派,但不見得要為這種爭風吃醋的齷齪事出頭,他此前擔任過南直隸巡按御史,一張嘴能噴死好多人。可如今身份不同了,面對的爭執雙方全都是無法得罪的強勢之人,無論得罪哪一邊都討不到好處。
師爺查懋源仍然是一臉平靜,看到自己東家實在束手無策,便提出自己的建議:“大人請勿著急,雖然此事頗為棘手。大人也不好輕易做出決斷,但完全可以一推了之。”
“衝突雙方一沒重傷,二沒死人,而且事發地點屬於江寧縣衙管轄範圍,吳昌時等人功名在身,本應熟知律法,卻不知輕重越級申訴,大人完全可以拒之門外。”
葉成章頓時大喜:“確實如此……勉之,麻煩你去辦理此事。客氣點兒,把人請走即是大功一件!”
“學生遵命。”
查懋源毫不推脫,恭敬地施禮完畢從容而去。
兩位客人頻頻點頭,對查懋源的機敏和沉穩風度非常欣賞,年輕一些的兵部清吏司郎中孫思平笑著說道:“沒想到大過年的,金陵城裡計程車子們竟鬧出這麼一出,不管結果如何,最後都是個笑話。”
葉成章嘆了口氣。坐下後連連搖頭:“此處沒外人,愚兄說句不合時宜的話。外間那些復社士子平日裡太過放縱,動不動就針砭時弊,非議朝政,似乎天底下只有他們才是憂國憂民的楷模,天王老子來了都不怕,偶遇挫折便群起鼓譟。”
“就以此事為例吧。無憑無據卻上門找人家要人,完全就是強詞奪理,不知進退,區區小事弄得滿城皆知,斯文掃地……唉!再者說了。茅山派的紫陽觀和魏國公豈是好相與的?也不知他們如何收場。”
年約四十的戶部郎中胡惟弘不是東林黨人,看到屬於東林一派的葉成章發出這等感嘆,也深有感觸地說道:“如今的年輕士子確實太過驕橫,估計他們就算轉道去江寧縣衙申訴,結果恐怕也是一樣。”
“哈哈!要是這樣才好……小弟估計,江寧縣令同樣會把此事推到上元縣頭上,而上元縣恐怕也要推諉迴避,最後的結果只能是不了了之,誰也賺不到便宜。不過,小朱道長的好名聲恐怕要被複社那些士子搞壞了。”三十六歲的孫思平不屑地譏諷道。
葉成章輕撫長髯,有些意外地看著孫思平:“仲安賢弟似乎對小朱道長甚有好感啊!”
孫思平也不否認,端起酒杯侃侃而談:“確實如此,小弟奉兵部之命去了一趟濠鏡澳購買火炮,歷經千辛萬苦卻空手而歸,才知道小朱道長遠比那些張口心懷天下、閉口抨擊朝政的復社士子高尚得多,且不談小朱道長賑濟萬民的善舉和胸懷,也不提他高超的琴技和商道上的非凡能力,僅是小朱道長海外運回的十萬斤精銅悄悄送到京城鑄炮一事,就值得小弟肅然起敬。”
“什麼?竟有這事?”葉成章非常驚訝,身為應天府尹,這樣的大事都不知道,心裡確實不是滋味。
孫思平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放下酒杯後低聲笑道:“二位兄長可知是誰將十餘萬斤銅料悄悄送到京城的?不用猜了,就是外面那些文人士子都看不起的南京銅元局總管太監吳景賢!”
“昨夜小弟為鑄炮之事,不得不前去拜訪他,請他無論如何再弄些質地精純的銅料送上京城,聽完他長吁短嘆的訴說,小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