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醯�Ω米魑�諶說木�⑶住⑹Γ�雜諶��習儺賬�齙納樸攵瘢���漢苤氐腦鶉巍H綣���習儺斬夾猩埔擔�饃埔檔墓Φ率槍橛詮�醯牧斕加蟹劍��怨�跛�玫母1ú豢傷家欏5�撬�綣�痰嘉薹劍�習儺找�竊熳髯鏌擔�撬�淖錁捅卻蠛;掛�睢R虼耍�萊鍪蘭浞ㄕ瓜衷諞桓鐾盤謇錚�盤宓牧斕既司禿苤匾�恕�
我們現在把範圍縮小,就說一個家庭,你是一家之長,一家所造的善與惡,你也是負擔很重的責任。一家人都行善,你一家人大大小小所行的善業,善業是屬於家長;如果一家造惡,換句話說,家長也要負一切罪業的責任,是一樣的道理。要做一個寺院的住持,教導寺院裡的清眾以及信徒,也都是一樣的道理。若是做一個住持,他自己沒有做壞事;但是寺院的清眾、信徒造罪業,他們所做的罪過,住持必須承擔,因為沒有盡到領導的職責。
我們讀經要知道舉一反三,不要看到這裡,認為那是國王才有的,別人就沒有了,那是我們不會看、不會聽。佛菩薩將這些道理、事相,一條一條說得那麼清楚,是要我們覺悟——我們自己要修善,還要勸勉一切人修善。做一個領導人實在不容易!現在大家都搶著做領導人。能不能叫屬下都行善業呢?如果不能,等於是自己叫大家快幫我一點忙,加重我一點罪過,叫我趕快墮地獄,只是這個事實而已。所以居領導地位是相當的困難,即使自己不造惡業也免不了要承擔下屬所造的惡業。
像這些道理、事實,佛菩薩在經論裡說得很清楚。所以在家裡,你若是一家之長,對於家庭就負有教化的責任,這是“教育”。所謂“教育”就是教人改過修善,就是教人成聖成賢。至於在社會上謀生的技能,那是教育裡的枝葉,不是根本。教育的根本是在德行上,是在道德上,教我們明白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地大自然的關係。換句話說,《了凡四訓》是真正的教育、根本的教育,這是我們應該要記住的。
尤注說:“不為命數所拘,不為夙業所縛,永謝沉淪苦趣,安住寂光聖境,非大修行人、大解脫人,烏能致此?到此地位,一切世福無與比倫,稱之曰極樂,豈誇辭哉?”
袁了凡在一生修持當中,善業的力量超過了他的夙業,所以他的果報當生就轉過來了,就“不為命數所拘了”。我們世間人看相算命,如果說你的命相,被人家看得很準,不要歡喜。某人看得很準,就是自己毫無改變的能力,還被命運所轉,自己轉不了命運。袁了凡被孔先生算得很準,遇到雲谷禪師給他說:“你是博地凡夫,被業力牽著走,你沒有能力超出業力的圈子,這就叫凡夫。”
真正是大丈夫、是有為之人,必須要跳出命運的拘束。怎麼樣跳出呢?努力修善,才能超越。善業修到成熟,再加上淨業,不但命運、體質超出了宿命,三界六道輪迴也可以超越。
“安住寂光聖境”,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四土裡的“常寂光淨土”。這已經到了頂點,要不是大修行人、大解脫人,達不到這個境界。唸佛得到“理一心不亂”,就到了這個境界。一切世間的福報、天上的福報、二乘羅漢、辟支佛的福報,都不能跟他相比,這絕不是誇大的話,所以西方稱之為極樂世界。
行為世則。言為世法。
你自己真正做到了這一步,你的行為就是世間人的模範、世間人的榜樣;‘則’是法則的意思。你的言語就是世間人的教訓,人人願意效法、願意遵從。
尤注說:“此大聖賢言行,自尋常人觀之,方以為高不可攀;自法門中了義言之,如是苦心力行積德累功,尚屬初級工夫。”
到了最後,我們看了凡先生一生的言行,在大乘佛法裡,確實是初級。我們想一想,了凡先生一生所做,是佛門裡的初級功夫,有初級才有中級,有中級才有高階。我們現在一心祈求的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