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朝堂之上(第1/3 頁)
謠言如野火般蔓延,人們不禁對其內容的真實性產生懷疑。
尤其是魏太傅兩朝為官的身份,更是增添了人們的猜疑。更有甚者傳言,京都中近日多起飛賊盜竊傷人事件的起因,是前朝王室後裔在暗中尋找流落在京都世家中的前朝藏寶圖,而找寶的目的是為了光復夏王朝。其行為意在擾亂眾人視線,卻不料引出了魏岸山與前朝公主的舊聞,進而揭開了魏皇后的身世之謎。
一時間,朝廷與民間質疑聲此起彼伏,既為皇后的真實身份,又為盜竊案背後的真正目的。在本就紛爭不斷的局勢下,宮中又傳出太后重病昏迷的訊息。這無疑引起了百姓們的更多猜測,太后突然病重,莫非是因為魏皇后那離奇身世的曝光,令她怒火攻心所致?
皇宮內外謠言四起,如風暴般席捲朝廷。這日早朝,以大學士陰唯康為首的一派呈上奏摺。其中,功勞司員外郎錢正宇摺子中稱,京都百姓如今群情激憤,針對魏太傅與皇后的傳言已然擾亂了京都內生產生活的正常秩序。且皇后乃太子生母,若此傳言屬實,必將有損國祚。前朝王室殘暴不仁,若其後代成為後宮之主,大衍王朝豈不是重蹈前朝覆轍?他言辭激烈,懇請陛下徹查皇后身世,以安撫天下民心。
而向來混不吝的榮親王聞言,直接跳出來怒斥道:“無知百姓聽信謠言,以訛傳訛,爾等身為大衍官員,不去追查謠言源頭,反倒對這明顯的中傷汙衊之詞信以為真,還跑來對皇后太子多加猜疑,如此人云亦云,與那牆頭草有何區別?”
“陛下,臣也贊同榮親王之言。”左拾遺踏出官列,“皇后娘娘乃是太后親自遴選,由先皇認可的皇后人選。皇后娘娘入主中宮之後,德才兼備,仁善謙遜。管理六宮賞罰分明,公平公正。以母儀天下的賢后風範得世人傳揚。如今,若因這明顯是惡意中傷的流言就要調查皇后身世,豈非是在質疑先帝與太后娘娘識人不清,放任前朝逆賊亂入我大衍皇室。於孝,娘娘多年用心侍奉太后,晨昏定省從不缺席。於仁,娘娘不僅為大衍育有品貌非凡的一國儲君,更是為了江山穩定,而忍痛將長公主親自走,送往異國和親。對后妃所出的皇子,一視同仁關愛有加。於義,娘娘與陛下多年來共度風雨,帝后和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有口皆碑,是大衍女子為表率!若因此就否決娘娘這些年來對皇室的貢獻豈非寒了天下人的心。是以,臣認為應該儘快查詢流言散播者處以極刑,以儆效尤!”
“臣等誓死扞衛娘娘與太傅的清白。但謠言不滅,民心難安。雖說謠言止於智者,然三人成虎,亦能淆亂視聽。若陛下對此番流言置之不理,必將殃及太子殿下乃至整個大衍。臣懇請陛下,為穩固江山社稷,下旨徹查此事,好向世人證明娘娘去太傅確實清白。”戶部郎中李益銘拱手稟道。太常寺卿常必思亦隨聲附和:“陛下聖明,儲君之位至關重要,為保太子清譽,臣以為應當徹查到底!”
一時間朝堂針對此事分成了兩派,一派建議徹查。一派建議澄清。
“我呸!皇后娘娘乃太子殿下生母,殿下出巡之際,諸位竟敢出言中傷娘娘,陛下面前挑撥離間究竟是何意圖,想必各自心中瞭然!口中說著堅決維護,實則暗中如何作想誰人不知?何必故作這番義正詞嚴之態,實在是令人作嘔!”榮親王白眼連翻,輕蔑地說道。
“你……!陛下,榮親王依仗身份,出言不遜,辱罵臣等,請陛下為臣等做主啊。”常必思跪地叩頭。
“無恥之徒,除了告狀汙衊還會什麼?”
“你、你……”
“都給朕住口。”高坐龍椅之上的皇帝面沉似水,眼神如刀般冷冷地盯著喧鬧不止的朝臣們。見陛下動怒,眾人皆噤若寒蟬,朝堂內瞬間一片沉默。
“鶴卿,可有異議?”皇帝看向武官一列。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