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向李成傑妥協!(第1/2 頁)
在場大多數都是在華爾街任職以及在華爾街待了很長時間,也闖出了一定的名氣,後來看到內地的發展機會,才會選擇回國。
華爾街能有如今的名望和聲望,也是一點一點的成長起來,讓全世界都認可它經濟中心的地位。
在國內任職,沒有在華爾街做出一定的成績,也不會成為一個大投資機構的負責人。
這些人就是因為在華爾街任職,也很瞭解華爾街的市場規律,以及那些投資機構的手段。
才更加明白國內的市場迎來華爾街的進攻,到底有多艱難。
華爾街從來都不是一個好對付的存在,他們的手段以及對於市場的敏銳度,全部都是各大機構做不到的。
並且他們還是全球經濟的規則書寫者。
能夠有那麼多公司去到華爾街,並且將華爾街推崇為投資聖地,也不是沒有理由。
從各個方面來看,他們都是相當自信,並且也獲得了一定的成就。
太瞭解華爾街,也知道華爾街的手段以及他們規則的制定、對於金融的掠奪。
以華爾街的手段,想要破壞國內的形勢,將他們這些投資機構全部都掃地出門,其實也不太難。
最終在華爾街的進攻之下,他們能夠留下幾家公司,誰都無法確定。
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律,他們也願意遵循市場規律,但是往往這種時候也會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總要為了公司打算打算。
國內的市場剛開放時間不長,他們這些投資機構也是逐漸成熟起來,在國內市場也佔據了主導的地位。
怎麼都不能將自己的主導地位主動拱手讓人!
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沒有任何改變的。
所有公司都是想要獲得一些機會,從而能夠在國內重新站穩,那才是他們該有的姿態和態度。
華爾街金融機構的降臨,也意味著國際市場也會正式與國內的市場接軌,很多訊息也會從國際市場衝擊到國內。
在座的這些機構能夠有一半存活下來,就已經算不錯了。
剩下的一半里機構,有幾家公司還能維持現有的規模,誰都無法確定。
現在就是他們需要作出決定的時候,如果再猶豫不決,對誰而言都不會有好結果。
“我認為也應該去找一找星辰集團。”
“在華爾街時期,我也跟李總打過交道,這是一位非常厲害的金融專家,能夠將星辰集團短短時間發展起來,李總的能力不容忽視。”
“我也認為應該去找星辰集團好好聊聊,以我們國內的機構力量還不足以與華爾街抗衡,只有讓星辰集團帶領,才有機會與他們抗衡。”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現在是市場規律,要看看誰才是能夠活到最後的。”
眾人也不再猶豫,紛紛作出決定。
事實上這些機構也是不想跟李成傑合作,誰都知道星辰集團的投資規模有多大。
星辰集團手裡的資金就已經不是小數目,強調跟星辰集團合作勢必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否則李成傑又憑什麼會幫他們。
能夠維持國內的局勢,他們也是能夠接受的,問題是現在沒有辦法進行維持,就需要有點準備才行。
國內的投資機構全部都是需要市場經濟以及金錢來進行轉換,國際市場打不通,國內的根基也不能丟。
不能從國外機構撈錢,就只能將目標瞄準到國內。
外資對於他們的衝擊比想象中還要更大!
如果不能夠將外資的問題解決,接下來他們的投資和公司也會慢慢的走下坡路。
資金上也是需要有一點準備,而不是盲目的選擇主動出手,沒有任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