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九十二章 特殊飾品(第1/2 頁)
“引首用紙多為宋經箋、白宋箋等,紙質與宋拖尾紙相近,用絹鑲上下邊,形成天頭,隔水,引首,隔水,畫心,隔水,題跋,拖尾的手卷裝裱定式,這種定式歷經清代、民國,一直沿襲至今。”
“加入引首後,裝裱對書畫作品的保護效果更好,更加適應鑑賞者的品題需求。此外,明代卷軸品式在沿襲宋代‘撞邊卷’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增加了轉邊裝和套邊裝兩種形式,豐富了手卷裝裱的工藝。”
“作為在文人案頭玩賞的畫作裝裱方式,除了卷軸,還有冊頁。”
“冊頁產生於唐代,對於冊頁的裝裱多采用旋風裝、梵夾裝、經摺裝、蝴蝶裝等方式,這是因為人們發現較長篇幅的作品閱讀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更加簡潔的裝裱方式應運而生。”
“明代冊頁裝裱方式依然盛行,在沿襲前代裝裱方法的基礎上,又出現了五鑲式的裝裱方法,該方法採用五條一色鑲料進行裝飾。此後,隨著文人墨客對摺扇的喜愛與日俱增,還出現了一種更適合摺扇裝裱的方式—推蓬裝。”
“不過總體來說,明代冊頁還是以蝴蝶裝為多,蝴蝶裝一般前帶制頁,正頁普遍用絹、續開身。此外,還出現了摺扇面改成冊頁或掛軸的新形式,這兩種也是前代所沒有的。”
“當然了,作為大型畫作最常見的展示需要,最能說明裝裱風格的,當數立軸。”
“立軸是一種豎向的書畫形式,在鑑賞時視線需要沿豎向上下移動才可以觀其全貌。立式卷軸的長方形畫心是一種典型的書畫形式,在書畫裝裱中也是比較固定的一種框架模式。”
“明代沿襲了以前書畫裝裱的經驗,使用風俗紋飾和裝飾品裝裱在明代依然很受青睞,然而又增加了許多變化,裝裱式樣也變的多種多樣起來,主要包括了綾圈綾天地兩色裱、仿宋宣和裱、加詩堂裱、屏條裝和對聯裝等形式。”
“比如明代畫家苗復的作品《鸞鳥畫》,就是仿照宋代宣和裝的裝裱樣式,使用了窄簷這一元素。而朱端對《沿江夜景》的裝裱,則突破了宋代傳統思想的束縛,創造性地使用了米色寬邊錦緞圈、深藍色花錦緞面料作為裝裱材料,體現了明代裝裱的鮮明特點。”
“相比於宋元的風格,明代立軸的天地頭、隔水尺寸有了明顯加長,天頭加到了約55厘米左右,而地頭30厘米;中幅尺寸更長,天頭在66厘米左右,地頭約33到50厘米。這些也都體現了當時裝裱工藝的豐富性和創新性。”
“因宋代書畫繁榮,裝裱藝術得到了空前發展,裝裱樣式也變得豐富多樣。隨著社會安定繁榮,至明清時代,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裝裱風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吳裝’。”
“吳裝又稱蘇裱,興於宋代宣和畫院,盛於明清淮揚姑蘇,在中國書畫裝裱藝術文化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代北方拼裝流派多用龍鳳、雲鶴等圖案的黑色綾,這幅《奢香夫人像》便是如此,而民間裝裱多用深藍、蔥白、月白色續綱。”
“到了明代中後期,隨著文人畫的興起,吳門畫派的盛行,吳裝的影響也開始變得明顯起來,很快成為一個裝裱派別。”
“吳裝所選擇的裱料也逐漸以素絹中淺色的絹為主,比北方拼裝多了幾分文人氣息,講究精良細緻,裱件規整、平挺,鑲料配色以素絹或淺色絹作為裝裱所用材料,偏重文靜色彩,比較恬淡高雅,裁切平整得體,成品往往大而柔軟。”
“受南方氣候條件的限制,也是受蘇州工藝風格習慣的影響,吳裝在裝裱細節上極度嚴謹,同時非常注重成品的防黴防蛀。”
“在明代時期的吳地,書畫家與裝裱師之間往往交往甚密。受書畫家的影響,裝裱師的社會地位開始變得有所提高,這對於提高自身技能、品位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