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第1/5 頁)
因為米國人認為“凡是公共交通能到的地方,那就意味著黑人、窮人、養不起車的人也很容易到達其周邊晃悠,所以導致這塊地皮不安全”,加上米國人的私家車保有量超高,不通公共交通其實對有錢人的出行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在米國,同一座城市裡大環境、配套設施相當的情況下,公共交通越差的地塊地價才越高。賣點就是“窮人不方便到這兒來”。
另外,前文所說的“絕大多數資本注意國家”,特指‘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也就是英美為代表。獨裁時代的德、日這些“國家資本注意”模式不算。二戰前的德、日也是跟華夏一樣,政府徵了錢可以“全國一盤棋”搞建設,比如大造鐵路、修戰列艦。)
剖析清楚了這些點,再來回頭看羊薇薇的控訴,那就可以看出其威力了。
這是一種對“不依法行政、亂行政”的嚴重控訴。
如果馮見雄或者說金陵師大其他隊員應對不當,是完全有可能引起評委們的集體倒戈的。
說到底,這個比賽是在星島這個資本注意國家舉行的,而評委們幾乎都挑的自由主義價值觀的學者。
這也是平行時空這場同題比賽中,正方最後落敗的主要原因對依法行政的描述不夠重視,以至於被評委們當成了暴和諧政的支持者。
……
“我方此前的辯詞中,哪裡說過有‘宏觀調控私家車數量時所收取的稅費,會被挪用於其他用途’了?請對方辯友不要信口開河我們一貫覺得,政府是可以找到精確‘取之於某些民,也用之於這些民’的財政方案的。”
儘管被對方咄咄逼人逼上門了,馮見雄的回答還是非常保持decent的剋制。
嚴格遵守了“誰主張,誰舉證”的邏輯。絕不額外多進半步,以免給人留下絲毫“他賽前做了很多功課,所以他主動估計對方會如何如何構陷”的印象。
如果對面的辯手是個容易被激怒的急性子,恐怕想打人的心思都會有。
羊薇薇顯然不是容易被激怒的人。
但她也藉此意識到了馮見雄的冷靜。那份揣著明白裝糊塗,一定要攻擊方主動捅破每一層窗戶紙,才好整以暇的反擊。
“那麼請對方辯友舉個例子告訴我,你們覺得政府徵收這些錢後,究竟可以怎麼花?”羊薇薇心中微微不忿地把問題問到了細枝末節。
馮見雄等的就是對方不得不問得這麼具體。
他精確地舉例:“打個比方,我認為限制私家車牌照數量時徵收的額外費用,可以用於補貼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以降低公共交通的票價。”
羊薇薇稍許有些意外,但情況還在她控制範圍內。僅僅思考了兩秒鐘,她就應聲追問:
“把這種花錢方式定性為‘取之於某些民,也用之於這些民’、你們難道不覺得羞愧麼?誰都知道,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給沒買車的人坐的。而買了私家車的人幾乎不會或很少去坐公交車。所以這種稅款使用方式,完全是‘用有錢人的錢在補貼窮人’,是平均主義的肆意擴張。”
馮見雄立刻指出羊薇薇邏輯的錯誤:“不,這完全不是平均主義,如果非要舉一個類比,我認為更合適的例子是關於氣候和環境的《京都議定書》中定義的‘碳排量交易’在曾經汙染問題不嚴重、環保意識低下的時代,人們沒有限制排汙的意識,也就不存在‘排汙費’。
而隨著汙染和碳排問題在全球形成共識,人們才意識到,‘某些人和國家採取低碳排量的生產、生活方式;其實是在為全人類作貢獻’。因此生活中排汙多的、超過人均值的人,向生活方式較為綠色健康、碳排量低的環保人士,支付一定的補償款、以購買自己的排汙指標,又有什麼不對嗎?
新增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