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豬場,不預先為生豬的銷售找到出路是不行的,所以我們就找到了這位劉兄弟,拉他一起合夥,因為他可以為我們的生豬找到銷路。前幾年我就是吃了這方面的虧,豬養大了,卻銷不出去,每年都要賠許多。”
“我們也不是要大家的水田,只是想買村東邊的那二十來畝旱地和它邊上的一片林地而已。其實那些地種的都不是水稻,不會對大家的糧食問題造成太大的影響的。”順子補充道。
一直沒有開口的村長道:“小阮、順子,我們都知道你們是村裡的能人,這些年你們掙了不少錢,但你們也知道,村裡的大多數鄉親都還是比較窮的,就靠那點地吃飯,可那地,一年辛苦到頭,除了填飽肚子外,實在也掙不來別的什麼。你們的頭腦靈活,能不能為鄉親們另謀一條出路?”
阮姐倒吸了一口冷氣,聽村長的意思,那地並不是不肯賣,而是想要更多的利益的。這可比抬高地的價錢還要狠,他根本就不跟你講價,奈他何!
這時,劉邦突然插進來道:“你們也學養豬吧,至於技術方面有什麼不懂的,我可以在城裡招兩個懂得獸醫的人進村裡來給你們指導。而且你們養出來的豬,我可以以養豬場一樣的價格跟你們收購,你們覺得怎麼樣?”
劉邦此話一出,那些地主們全都炸開了鍋,紛紛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有的說,養豬太辛苦,數量太少不划算;有的說,可以拿賣地款擴大養豬的規模,只是怕飼料供應不上;也有的說,怕到時候劉邦說話不算數,不來收購生豬怎麼辦?……
針對這些問題,劉邦一一作了回答,而且打出保票,可以跟他們每一位都簽訂合同,負法律責任,若自己有違反合同內容的,他們可以到法院去告。
聽了劉邦的話,地主們終於放下了心來,村長也因自己又為村民們辦了一件大好事而高興,現在終於可以大口大口地吃鵝肉了。
………【第一百一十章 選址、籌備(下)】………
不過在眾人都興高采烈,以為功德圓滿時,劉邦卻發現有一個柱著柺杖的老人始終一言不發地縮在一個角落裡,顯得是那麼的落寞。
劉邦覺得有些奇怪,悄悄地問阮姐,那人是怎麼回事。
阮姐見這裡人多,不是說話的地方,便拉劉邦到棚子外面道:“關於這人的事,說起來那可就話長了,據說他早年是當過兵的,但跟他一起當兵的兄弟戰死了,他回來便娶了兄弟的媳婦,可這媳婦也沒活多久,給他留下一個兒子之後也走了。他一個人辛辛苦苦把兒子拉扯大,可他的兒子卻不爭氣,在學校裡亂搞男女關係,結果初中沒畢業就被學校開除了。他兒子回來後,也不好好地幹農活,整天只知道遊手好閒,本來他還積了一點錢,給兒子也娶了一門媳婦的,但不到三年,他兒子又將媳婦連打帶氣趕跑了,只留下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他兒子說是為了掙錢,前年離家跑到城裡去了,可至今都沒有見他寄過錢回來。但更慘的是,禍不單行,去年他竟中了風,雖勉強保住了性命,但半邊身子卻是怎麼也不聽使喚的了。現在他走路只能靠著柺杖一步一步地慢慢挪。”
“那他現在沒有收入,又幹不了活,吃什麼呀?”劉邦忍不住問道。
“靠鄉親們接濟唄,不過大家都不是很富有,只能接濟一點基本的糧食。他們也就這樣飢一餐飽一餐地挨著,有時候啊,真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說到這裡,阮姐的眼圈有點紅了。
這是到目前為止,劉邦所聽過的最悲慘的故事了,比那個賣豬肉的區嫂還要慘。可見這世界是殘酷的,並沒有什麼救世主,否則的話,當這些人在死亡的邊上苦苦掙扎的時候,救世主在哪裡呢。
“他的故事的確很悲慘,但恐怕我們不是救世主,也幫不了他什麼。”劉邦道。
“能不能在付徵地款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