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船上雜談(第2/3 頁)
,要分地給他們。好傢伙,這些人每天都跟瘋了一樣的開荒。
目前咱們在西拉河西岸已經基本清理出了五千畝的荒地,少部分已經開始播種。東岸那邊給工業區預留的土地清理已經完成了。現在就等裝置進場,進行土地平整了。”
“孩子們上課沒耽誤吧?”
“半天上課,半天干活。畢竟現在十歲以上的孩子挺多的,光上課,他們家裡勞力就不夠了。”
“看來裝置要趕快進場了。”
陳青松這時又補充道:“除了農業裝置,咱們還要買電臺。你們這次走的時間有點長,好多事想跟你商量都不行。”
“行。這事我去辦。”
趙新突然問兩人:“現在流民裡糾紛多嗎?”
陳青松想了想道:“還行吧,片山那裡帶人管著。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偶爾拌嘴打個架什麼的。都是窮的一無所有的人,什麼東西都是咱們發的。吃穿用大家都一樣,沒什麼可爭的。我還特意讓片山查過有沒有人賭博,結果是沒有。我覺得關鍵是咱們這裡用不上錢,流民們即便有幾個銅板也沒處花。”
趙新道:“大型裝置到了後,很多人就可以騰出來。咱們要開始建設城鎮了。”
陳青松道:“之前勝海舟倒是跟我提過,想建幾片長屋區,被我給否了。”
島國城市裡的那種長屋,最普遍的格局是沿別家院子的背面或院子之間的小巷排列的大雜院。往往臨街的町家中住著主人一家,女傭、夥計和學徒就往來於町家與背街的長屋之間。
長屋面積狹小,每間大多隻有十餘平米。裡側的房間一般是五席(一張榻榻米的面積為1席,面積在15~16平米左右)大小的單間,沒有壁櫥,被褥都疊放在房屋角落。這裡不僅用於吃飯和就寢,白天干活也在這裡。
這種建築最大的缺點就是全部是木結構,人口密集。一旦發生火災,整片整片的燒,根本來不及救火,只能拆房開出防火帶。
“那就按咱們之前商量的,蓋木刻楞。兩戶一棟,每棟一百平米。廚房和廁所倆家共用。”
趙新說的“木刻楞”是一種典型的高緯度地區重型木屋牆體建築。一般是在堅固的石頭地基上,先將木料的兩頭開槽,再將木料層層堆疊,並預留出門窗的位置;最後搭建斜屋頂。
這種房子在搭建時完全可以不用一顆釘子,關鍵部位全都用木楔加固。至於木頭間的縫隙,可以用苔蘚填充。不過現在物資不缺,完全可以用水泥將木料間的縫隙抹平。
趙新之前在熊島建觀察哨所的時候,就用了類似的辦法。
“沒問題。咱們每二十戶建一個公共浴室。我明天就開始安排木匠幹活。不過有個問題,第一批建好後怎麼安排?”
“按跟隨咱們的先後順序,這事你讓勝海舟安排。”
趙新說完便又問王遠方:“王哥,你那邊呢?”
“基礎訓練還在搞,目前是片山在協助我和吳思宇。這些流民的服從性很好,不過身體素質一般。現在只是在強化五千米跑,三公里跑搞了一次,效果一般。大部分人能堅持下來,達標就不要想了。”
話說王遠方他們參軍時,三公里跑的及格標準是13分20秒,12分以內算優秀。而現在訓練的這些流民士兵,絕大部分人目前也就是15~20分鐘左右,個別人能進13分鐘。
“從明天開始,每天增加射擊訓練。三天打靶一次。”
王遠方吃了一驚:“太早了吧?”
趙新沉吟道:“不早不行。咱們現在四周環境太惡劣。現在仙台那裡剛開始合作,看著沒什麼事;其他地方每次去都要打一場。就像這次去長崎,人手不夠,我們連船都不敢下。我和劉勝他們之前都商量了,這次隨船走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