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三路進絞秦國中(第2/3 頁)
於義渠之地,隨即領兵回援咸陽。
此時此刻,恰如彼時彼刻。
秦將王齕終是明瞭當年泌水河畔,趙將廉頗的感覺了。
出戰,自己必敗;不出戰,國家必亡。
這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錯的填空題。
不同的是,廉頗那時,還有魏國、還有楚國可以給予支援,更有趙括的橫空出世,打破僵局。
可如今,七國之中除了趙、秦,便只剩下了一個齊國。
且不說如今的齊國早已經不是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那個齊國,就算是,等齊國發兵來救,也已經來不及了。
無他,王齕的糧秣已經不濟了。
倒不是秦王以斷絕糧秣威脅王齕立即率軍出戰,只是隨著田單的推進,尤其櫟陽、涇陽、雍城等地的相繼失陷,秦國多年囤積的糧草竟又一多半是到了趙軍的手中。
沒辦法,作為曾經的國都,櫟陽、涇陽、雍城等地,有著大量的糧倉,因此這些地方也作為除了咸陽之外,重要的糧食儲備之地。
而趙軍此次的進攻實在太過突然,秦國根本來不及將各城中的糧食進行轉移。
嗯,或許應該說,從骨子裡,秦國依舊沒有做好關中會被趙軍輕易突破佔領的準備,這才讓諸多的糧草落入了趙軍的手中。
當然,隨著田單對咸陽的圍困,以及對周邊城池的掃蕩,事實上,秦王已經無法透過咸陽給王齕提供更多的糧秣了。
而在離石要塞等周邊秦軍控制區域的城池之中,雖然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存糧,但這些存糧顯然是不夠王齕這支有著十五萬人的大軍消耗的。
因此,不管是出於糧秣的考量,還是出於遵從王命,王齕都必須有所動作了。
可是,跟有著重騎兵的趙軍在草原上對戰,這簡直跟找死沒有什麼區別,王齕根本不會去考慮這個選項。
那麼,剩下留給王齕的選項,實際上也就沒有多少了,而且,幾乎所欲的選項都伴隨著極大的風險。
但終究,王齕還是下定了決心:不成功便成仁。
“傳令大軍,自即日起,分批次退出離石要塞,向咸陽進發。”王齕認真地開口道:“不能走露風聲,不能讓對面的趙軍感受到我們的離去。”
“中軍留下一萬人。”王齕隨即繼續說道:“扮作主力,在離石要塞頂住趙軍的試探和進攻。”
不放心的王齕隨即又囑咐道:“面對趙軍的進攻,反應一定要快速而強硬。不能給李牧任何懷疑的機會。”
“是。”身旁的傳令兵立即答應道。
王齕的辦法很簡答:以少量的兵力冒充主力,吸引住正面戰場上的趙軍,從而為真正的主力回返咸陽解圍贏得時間。
之所以是回咸陽而不是函谷關。
原因也很簡單,函谷關即便戰事緊急,卻也在可控範圍之內,但咸陽就不一樣了,一旦秦王扛不住壓力,或是心生了絕望,開啟了咸陽城門投降,那自己可就真的沒有了意義了。
應該說,這已經是王齕能想到的,能做到的唯一有希望翻盤的辦法了。
雖然這個計劃實行起來,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騙過義渠草原上李牧的眼睛。
一旦李牧發現了王齕離開的訊息,勢必盡取大兵而後從之,在以騎兵為主的趙軍追擊下,秦軍很難不吃虧。
其次要做的,便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絞殺掉圍困咸陽的趙軍所部。
是的,要絞殺,光是擊退都不行,至少也要擊潰並造成趙軍較大損傷。
只是擊退的話,趙軍大可以屯駐在雍城,等義渠的趙軍一起南下,繼續兩面夾擊,咸陽之困還是不能解決。
只有將這股趙軍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