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一學就會的催眠技術 > 第1部分

第1部分(第1/5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王者:頂尖野王,全網主播哭泣我!開局三個天賦技能太多了全民領主:地精弱?那就建奇觀!SS級天賦,代價是變成女生?領主:我願建立一方樂土你為什麼不打籃球?雙職業,無限重置,閣下如何應對第四天災:玩家對抗玩的就是真實足球教練,我選擇國足分身都是樂子人,他信了他信了!全民巨魚求生:我能聽到巨魚心聲綻放於冬網遊三國:從南海開始,虎視天下網遊:金色天賦用來打金怎麼樣?求生試煉:從貓女開始進化1984,我在公牛隊當老闆斬神:纓子請自重,你別亂來呀!傳說時代我太想重生了

“催眠”的前世今生(1)

打從現代催眠學創立之始,“催眠”一詞就不是一個精確的術語。

19世紀,被視為現代催眠學之父的詹姆士·布萊德(James?Braid,1795~1860年),借用希臘語hypnos(希臘神話裡的睡眠之神)創造了催眠(Hypnosis)、催眠術(Hypnoti*)等術語,他當時的見解是“催眠是一種神經疲勞而引起的睡眠狀態”。

Hypnosis這個詞只描述了催眠的區域性現象,而非全部,而且容易誤導人們以為“催眠=睡眠”。

過了幾年之後,他對催眠狀態有了更深的理解,曉得催眠與睡眠其實是不同的,想要另創術語時,Hypnosis一詞已經大為流行,覆水難收了。

在漢語裡,“催眠”這一術語,最早是由日本的學者翻譯來的,然後傳入中國,一路沿用下來。

平心而論,把Hypnosis譯成“催眠”,算是神來一筆啊!

只是顧名思義,“催眠”者催人入眠也!這豈不是又一個誤導大眾的名詞?

就這樣,一百年來,“催眠”一詞也成了漢語文化圈的習慣用語了。

英語世界裡,人們提出很多術語想來取代Hypnosis;日本學者也作了很多努力,想要用別的名詞來淘汰“催眠”;華人的催眠師、學者,三不五時也自創新詞,希望能達到正名效果。

無論是英文的Hypnosis,還是中文的催眠,都不是最精確的詞彙,卻成了普遍流行的術語,這似乎也暗示了“催眠”這門學問總是披著一層朦朧的面紗,暗示了人類對於神秘的心靈世界一種渴望看清楚又看不明、說不清、掌握不了的困窘。

在我眼中,催眠其實是直接與潛意識溝通的藝術,是一門研究如何幫助人進入改變意識狀態然後進行內在運作的學問。

改變意識狀態(Altered ?State? of? Consciousness),或譯成變動意識狀態、轉化意識狀態,簡稱ASC,是相對於平常生活裡的普通意識狀態而言,當我們透過某些方法,如靜坐、服用某些藥物、遇到某些意外、特殊的聲光刺激,使得我們的意識狀態開始改變、變動、轉換、膨脹、擴大或漂移至另外一種意識狀態,我們的認知模式、情感狀態、與內在源泉的聯結程度也跟著變異了,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會對自己、對世界有很不一樣的知覺。

在日常生活裡,其實我們常常會有意無意就滑入ASC,又飄回平常意識狀態,只是大多數人沒有覺察到而已。

催眠到底是什麼?

正如蘇東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催眠有許多種面向,一般人多半對催眠只有一點片面的認識,可能會以為催眠是一個離我們的生活很遠的冷門玩意兒。而我看待催眠時,心裡有一張多層次的立體地圖,所以生活中處處都可以見到催眠的蹤影。

只要改變觀點,就可以看見不同的風景,因此,我們可以說,催眠有無限多種的定義。

我最常給的第一個定義是:“透過連續、反覆的刺激,引導被催眠者進入一種高度可被暗示的意識狀態,這個過程就稱為催眠。”

也可從意識狀態來描述。

“當人進入一種身體放鬆、內心寧靜的狀態,而且意識清晰,甚至比平常更清晰,我們就把這個過程稱為催眠,把這種狀態稱為催眠狀態。”

而且,往往我還會多加一個形容詞,說這是“好品質的催眠狀態”。

這種好質量的催眠狀態,是最適合催眠治療之用,也是我們在自我催眠時很容易體驗到、從中受用到好處的,值得我們特別留意。 。。

目錄
多子多福,我打造三千校花女團!我不是美女迷戀十二少筆下逃生一眼情深,總裁求婚無效落筆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