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要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就要多掏些錢(第1/2 頁)
柳虹的出現,還是讓莫船感到震驚,自己與她怕有好幾年沒有見面了。雖然生活在同一座城裡,但在莫船看來,他們是兩個世界的人。 作為市報新聞部主任,柳虹有著屬於自己的圈子,那個圈子不光是達官顯貴,也代表著主流聲音。而莫船,從離開體制就知道自己成了邊緣人,一個邊緣人同主流世界似乎沒有多少共同的話題。 事實上,在莫船沒有找柳虹的這幾年,柳虹也沒有找過他,所以那段共同的時光更多隻能是種懷念。 他沒想柳虹會來看他。 柳虹叫他一聲莫校長,莫船回她一句柳主任,說明兩人對對方現在的情況並不陌生,柳虹的來意用她的話講,有三個意思。一是市教育大會上將一中說成是培植全市優質教育資源的典型,一中成為全市教育的又一名片。為此,日報上也發表了一篇署名李愚同的文章《順應人民呼聲,培植優質教育資源》。而一所叫“青鳥教育”的培訓學校也打出了“來青鳥,上一中”的宣傳標語,她想來了解這所“青鳥教育”學校,也由此想探尋一中這一優質教育資源是怎麼培植出來的。二是她同事孩子居然也提出上青鳥培訓的要求,她還在四年級。但同事孩子參加培訓輔導的要求被拒絕了,因為她參加培訓學校的招生的考試成績不好,可孩子不正是因為成績不好才培訓的嗎?三就是知道了這所學校的校長也叫“莫船”後,她很想知道這個莫船同她過去認識的莫船,是不是同一個人? 莫船聽完柳虹的來意後笑了笑,說對第一個目的,如果是公事的話,我謝絕採訪,也沒什麼可說的。對第二個,也就是那個因沒有透過我們的招生考試而被拒絕的學生,我可以說幾句。我們搞的是培優輔導,簡單講是對優生的培養,不是簡單的文化課輔導,招生考試不好,就說明不適合我們的培訓。至於第三點你想必已有答案了。 柳虹說她來前到過市教育局,見了基教科的負責人和這篇文章的作者李愚同,瞭解後他居然也在陽中工作過,想必你也熟悉吧。莫船說熟悉,不只是要好的同事也是朋友。你覺得這一切之間有什麼內在聯絡嗎? 柳虹反問,你覺得沒有嗎?社會上可盛傳青鳥教育是一中自己在外面搞的培訓機構,還說青鳥的校長與一中有各種淵源。莫船笑了笑說,這種傳言我還第一次聽到,不過這傳言只會讓青鳥更出名,但從另一個角度也在損害著青鳥聲譽,那是不相信青鳥教育對培優所付出的努力,不相信青鳥也是為教育在做貢獻。 柳虹說,真的是在為教育在做貢獻,不是為了錢?莫船又一笑說,這兩者似乎不矛盾,做貢獻是事實,賺錢也是的。就像一中和關府中學做的一樣。 柳虹看了眼莫船說,幾年不見,變化挺大的,看來不太歡迎我?莫船說,對於朋友我一直是歡迎的。柳虹說,果然厲害了,確切的說我就是想來認認門,認認人,看是不是我認識的那個莫船,看來是我想多了。我還要到一中去,完後我聯絡你,不是作為一個記者而是作為一個老同學。對了,這青鳥有出處嗎?同火鳥有關係嗎? 莫船看了柳虹一眼說,作為老同學我十分歡迎。它們都是有特點的鳥,但出處不同。柳虹笑了笑,說我走了。 柳虹的到來,還是引起了莫船的思考,她要幹什麼?隨後莫船找來了市日報,看了愚同寫的那文章。 文章是站在教育局的角度寫的,並不止寫一中,但一中是個典型。文章的中心很簡單,人民不光想讓孩子有學上,還想上好學校,而政府順應了民眾的呼聲,在優質教育資源建設上取得了長足進展,比如一中。看來一中的成功,被賦予更多的意義。莫船想了想,給愚同打了個電話。 愚同接到電話說,我還說給你打個電話的,你同學柳虹來市局了採訪了我們王科長,又見了我,談起了那篇我在報上發的文章。你當然能想來,這是官樣文章,是站在局裡準確地說是站在基教科的角度上寫的。還問起有關陽中的事,當然也說到了你的青鳥培訓。 莫船說,她來我這裡了,剛走。你寫的文章代表你自己,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