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機艙上方裝設向前後延伸的罩形裝甲。這種裝甲由左側板,頂板和右側板三塊構成,橫截面呈梯形,可以防止敵彈落入機艙,這種著重保護要害部位的設計在19世紀晚期英國巡洋艦建造中很是時髦。但是,它的裝甲兩側基部都在水線以下,只有中部為了保護輪機凸出在水線以上。因此,敵彈可以輕易撕開這種巡洋艦的水線船殼,造成大量進水。
集中攻擊飛馬座號一側的柯尼斯堡號轉眼間就給英國巡洋艦開啟了幾扇大舷窗,洶湧的海水湧入一側艦體,又被凸出的裝甲阻擋無法流到另一側,造成飛馬座號急劇傾斜,開戰九分鐘以後,英國人的火炮就很難瞄準了。
打到二十分鐘,飛馬座號艦上已經有31人陣亡,55人負傷,英戈爾斯艦長見大勢已去,認為自己的軍艦已經完成了對海軍榮譽的捍衛,繼續抵抗下去徒增傷亡,所以匆忙派一名海軍陸戰隊員爬上桅杆,掛出白旗請降。
看到白旗的柯尼斯堡號很有紳士風度,當即停火,不過並沒有跳幫過來抓俘虜--這一帶還有好幾艘英國軍艦在遊弋,夜長夢多。魯夫艦長堅決貫徹打了就跑的遊擊戰準則,一分鐘也不耽誤地轉舵出港,南下準備繞過好望角返回德國。
掛了白旗就停火,是不是太便宜飛馬座號了?
並非如此。以魯夫艦長的專業水平,很清楚自己這二十分鐘痛擊給飛馬座號艦體造成的傷害--這艘英國巡洋艦已經無藥可救。
魯夫艦長的判斷非常準確,德國人撤離後,雖然飛馬座號還在海上苦苦支撐了十個小時,但當天下午由於進水太多,堵漏無效而終於沉入大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