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5 頁)
褡宓暮推焦泊ΑS辛蘇廡┝己玫奶跫��貝�*人完全應該在人類文明的建設中發揮獨特的歷史性作用,但可悲的是,*的現實與之相反。在阿多尼斯看來:“今天的*,是歷史上幾個黑暗時期——蒙古人洗劫巴格達,拜佔廷的戰爭,安達盧西亞的淪陷,奧斯曼的殖民,巴勒斯坦的割讓——的延續。”為了揭示*現實困境的根源,他不畏其艱,深入考察了*思想與文化史。他在鉅著《穩定與變化》中指出:*思想史的主要特徵是“穩定”,這種穩定近乎“沉睡”,已成為妨礙*人前進的桎梏;*文化的真正價值在於其中長期受到排斥、處於邊緣的“變化”因素;以“變化”超越“穩定”,是*文化的希望所在。他還深刻解剖了*政治現實,揭示了*文化、社會與政治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如:因循守舊思想嚴重,宗教矇昧主義肆虐,專制、*的政治文化盛行,反省與質疑的意識匱缺……等等。阿多尼斯對傳統與現實的批判,往往思想尖銳,言辭激烈。譬如,對於*世界的專制統治者,他這樣予以痛斥:
“面臨著猶太復國主義的蠶食、帝國主義的凌辱與奴役,面對外來的野蠻,那些以另一種形式的野蠻對待自己人民的政府,那些不斷侵犯國民的權利,實行緊急狀態,建立特別法庭,肆意拘捕無辜,剝奪公民辦報、建黨、結社的自由,甚至剝奪他們言論和工作自由的政府,那些將自己的人民淹沒在*、疾病、失業、文盲、飢餓、汙染、沙漠化、水荒之中,拜倒在西方技術成就腳下的政府,如何能夠實現進步,抵抗外來的霸權主義?那些奴役自己人民的政府如何擺脫來自外部的奴役?那些不停地摧毀自己人民力量源泉的政府,憑什麼力量去和外敵鬥爭?”
阿多尼斯思想中質疑傳統、抗拒權勢、批判時俗、憂國憂民的意識,既和紀伯倫、塔哈·侯賽因、馬哈福茲這些*文學大師一脈相承,也和全人類的思想、文化精英遙相對接。阿多尼斯對*社會文化的批判之尖銳和激烈,可以和魯迅對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的批判相提並論,兩者同樣具有振聾發聵、驚世駭俗的效應。正是這些激烈的批判與吶喊,在*當代文化的死水中激起瀾漪,讓人們看到了*文化變革與新生的希望。
阿多尼斯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表詩作,其詩集有《初期的詩》(1957)、《風中的樹葉》(1958)、《大馬士革的米赫亞爾之歌》(1961)、《隨日夜的領地而變化遷徙》(1965)、《舞臺與鏡子》(1968)、《灰與花之間的時間》(1970)、《這是我的名字》(1971)、《複數形式的單數》(1975)、《長詩5首》(1919),《圍困》(1985)、《行進在物質地圖上的慾望》(1987)、《紀念朦朧與清晰的事物》(1988)、《第二套字母》(1994)、《書:昨天、空間、現在》(三卷,1995—2002)、《風的作品之目錄》(1998)、《身體之初,大海之末》(2003)、《預言吧,盲人》(2003)、《女人身體上撕裂的歷史》(2007)、《出售星辰之書的書商》(2007)、《安靜,哈姆雷特:你能嗅到奧菲莉婭的瘋狂》(2008)等。 。。
“風與光的君王”(3)
在詩歌創作中,阿多尼斯踐行著自己極具革命意義的詩歌理論和文化思想。詩人阿多尼斯是一位態度鮮明的叛逆者,他毫不諱言地宣稱:“我是鬼魅的主人。”“我生活在火與瘟疫之間/在一本傳授秘密和墮落的書本里。”“我是個背叛者,我向被詛咒的道路/出賣我的生命,/我是背叛的主宰。”對於傳統的價值,他是一位辛辣的嘲諷者:“什麼是通行的道德?/——蠟燭,快要熄滅在令人窒息的洞穴裡。”“什麼是絕對?/大腦來了月經。”對於世俗的觀念,他是一位徹底的顛覆者:“罪過:對自由的另一種讚美。”“你與你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