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不修行,你來人間幹嘛(第1/3 頁)
這幾天因為新年,一直很忙,故事情節沒能繼續,不過也是因為內容寫到小白想要一心念佛往生極樂這裡出現了問題,因為在在現實中,目前流行的淨土法門,就是大家認為一心念佛就可以往生極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打坐,更別說雙盤,雖然之前師父說過,也可以帶業往生,但事實上,要往生極樂是很難的,說一心念佛,說說容易,能做到一心不亂唸佛的人,少之又少,可以說千萬人中,找不到一個。所以這次特意請教師父,要怎麼寫,才能讓這個小白完成往生極樂的壯舉,但從師父的開示,好像有點不太可能啊,所以,後續的情節就需要重新佈局,只能請大家多多擔待,等待我把師父的開示多消化一下再繼續。
今天還是把之前還有部分師父的開示補發上來。
言歸正傳,以下是師父的新年開示。
在大菩提心之上還有兩個更高階的發心。如果你能發這兩種發心,佛菩薩會為你開小灶,無限的加持和無限的福報資源都會湧來,你缺什麼就給什麼,以最高效的方法把你引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這裡就先賣個關子不說了,大家自己思考,能靠邏輯推理推出來的。先教大家一個偈子:先拜眾生再拜佛,無量眾生無量佛,眾生拜我如真佛,我渡眾生共成佛。這是阿彌陀佛48大願的濃縮版,常念常憶,能讓你速發菩提。大師兄希望我再進行一次傳法,看因緣吧。祝大家新年快樂,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以下是師父對大家問題的回覆。
心皈依就行,佛的意識遍虛空,佛都知道,加油。(有人想去找師父皈依師父的答覆)
你要長時間參疑情、思情,那就安住於三禪,就是要能雙盤達到24小時程度的時候才能達到的,一開始是做不到那樣的。所以你現在打坐的時間,按照你的標準來看,還是選擇前面的觀法。 當然硬是要參思情、疑情也可以,不過要是參不到的話,就往前拉一個階段,就是觀法。疑情之前是某種觀法,觀丹田就可以,然後是耳根圓通法門;參思情往前一個觀法是觀無量壽經,觀想阿彌陀佛之類的,觀想觀世音菩薩。 但這2個情緒都是有它的驅動力的,疑情是靠好奇心的驅動,你對這個世界有極強的好奇心的時候才能發起來,唸佛說的是念的自己,問的是自己,其實是對世界的一個疑問、世界真相的一個疑問。 另一個驅動力是凡夫的愛情,就是思念之力,還有感恩之心,有人幫助了你,你對他有感激之情,你說你多次受到觀音菩薩的指點,你對他有感激之情,你就可以由那種心態來發這種思情。由一定驅動力才行,不是說沒有一定關係的,你想成就能成,那是不太可能的。有了這個疑情、思情,但是還是不成功,那就往前一步觀吧,要不怎麼辦。所有這種觀、思情、疑情,最後要達到24小時的不間斷狀態,才算是觀想成功,安住於這種狀態。平時打坐的時候觀一會兒,不打坐的時候就不觀,功夫還沒有到,要24小時不間斷。你看那個觀無量壽經裡的觀法,觀想阿彌陀佛,最初的那個(見無量壽經十六觀),一直觀想到一睜開眼的時候,也能看到與觀想到的景象,與現實的世界重疊在一起的程度,這才算觀想到道行。就這樣吧。你說的禪悅其實就是靜,不能說是喜悅。喜悅是和我們現在不好的情緒相對應的時候才叫喜悅。而情緒當中其實也有幸福感、喜悅感,這種感覺。這個喜悅長時間發作出來,等於與苦情發作,本質是一樣,有些人誤以為是法喜充滿。這種經歷我也有,有一段時間,每天早晨起來就特別開心,莫名其妙的開心,那段時間過的挺苦的,但也挺開心。這就是情緒裡面的那種歡喜之心發作出來,等這段時間一過,或2個星期一過,就沒有了,一直到現在就不會再出現這種開心的狀態。禪悅與我們現在不好的情緒相對應說的。就是靜,就是特別清淨,沒有什麼開心之類的,與我們現在情緒相比,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