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頁(第1/2 頁)
說完,老將軍站起身,對顧朝暉行了個軍禮。
這讓他始料不及,趕緊也從沙發上站起來,有些侷促的說道,「這倒沒什麼,我當時沒有想到背後是這樣重大的事情,只是按照合約做事而已,何況你們支付了相當豐厚的報酬。」
說到這裡,兩人相視一笑。
兩人坐下後,老將軍幫顧朝暉續了一下茶,然後道,「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總之,我們合作的很愉快。不過,目前上級要求我們將這種機型投入量產,所以相關零部件的需求會變大。但我聽霍健匯報,他說您這邊一直是手工生產的,不知道能否滿足我們的量產需求?因為你知道,此時涉及機密太多,我們並不想再找別的加工商合作了。」
聽到將軍懇切的話語,顧朝暉陷入了思索。
其實他早就料到這天會來。
當初在老家第一次接洽老七的時候,他就發現對方給他提供的零部件的原材料不一般,肯定不是用於普通機械上的,一定是用於精密儀器,且必須是有冷凝功能的裝置上,否則那樣的原料很容易變形。
但什麼機器會帶有如此先進的冷凝裝置呢?
顧朝暉覺得,除非是軍工會有這樣先進的技術,民用機械是絕無可能的。
因此,他當初接下老七的訂單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這種準備,那筆訂單其實就是一張沒有回程的船票,一旦登上這艘軍工的巨輪,便根本沒有下船這個選項。
而怎樣在和對方的合作中博弈,讓自己既付出技術,同時又能爭取到利益,更關鍵的是爭取到地位,這是顧朝暉一直在潛移默化做得事情。
所以才有了他對老七的欲拒還迎,他當時一方面是想試探對方的態度,另外也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
雖然知道自己在國家機器面前,是連螻蟻都不如的絕對弱勢,但顧朝暉還是想替自己爭取一些話語權。
人都是自私的,他也一樣,既然自己冒著極大的風險參與了進來,那為什麼不為自己爭取到相應的好處呢?
而他想要的好處,根本不是每次交貨時候的那張支票。
他瞄準的是比民用技術領先至少二、三十年的軍工技術。
如果能透過技術合作和技術互換,掌握一點軍工技術,無論是哪個方面的,即使是軍工廠不稀罕的邊邊角角,也都夠顧朝暉在現在的民用市場上取得絕對的領先地位了。
而且這幾年,他的事業發展也確實遇到的瓶頸,他已經充分認識到,做機械加工行業,做得再好,再大,也不過是個高階「打鐵匠」,要想真的做大,做強,必須掌握高新技術,做更有創造力和引領性的行業。
比如說二三十年後的主產業:通訊行業,計算機行業,醫療衛生行業等等。
可這些都與他目前所從事的機械加工行業沒有什麼關聯,俗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他想做這些,且想做大做好,談何容易?
而與老七、霍健的合作,卻讓他看到了希望,也許透過與軍工廠的合作,能讓他走出一條新路。
第102章 危局
軍工廠這次把顧朝暉請到現場來, 意圖說得很明確,就是想加大訂單量,讓他擴大生產規模。
而顧朝暉也有自己的打算,剛好對方提出深度、長久的合作意向, 他便趁此機會說了出來。
「領導, 對於進一步合作, 我完全同意, 不過我眼前確實也有一定的困難。」
顧朝暉微皺眉頭說道。
聞言,將軍瞭然一笑,道, 「沒事兒, 有什麼困難,你儘管提。」
等得就是對方這句話,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顧朝暉道, 「因為之前的零部件,都是我手工加工的, 而且是在老式車床上 ,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