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帝國的脊樑(第1/2 頁)
1641的新年鐘聲對於北京皇宮裡的朱由檢來說,必定不是什麼喜悅的聲音,這位大明第十六位君主帶著一年的憂慮進入了新的一年。如此過的殫精竭慮、在這些年內憂外患的日子裡,崇楨皇帝養成了一個人孤坐戶外,仰視星空的習慣。
看著的浩瀚星河,崇楨皇帝心裡想著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盤算著如何才能渡過危機,有心無力的崇楨不時滴下幾滴眼淚,一個男人的淚,一個皇帝的淚。
有時他真後悔當這個皇帝,去江南當一個逍遙王爺多好。
朱由檢又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還不能感動滿天神佛,讓歷代祖宗保佑自己,保佑大明。
看累了,崇楨就回到大殿的龍椅上,天氣寒冷,大殿裡的皇帝給自己披上了一件棉衣。自從幾年前開始,即使在寒夜裡崇楨也不願多加一些炭火,他希望自己多省下一點,能給前線的將士們多一點。
感念著自己的主子的心思,宮女、太監們都會自覺的省用炭火、錢糧,在他們心裡,崇楨就是一個天下最好的主子,可老天爺還如此對他。
這時崇楨皇帝想起了洪承疇,想起了遼東戰事,對著殿內守夜的太監問道:
“洪承疇在遼東和韃子開戰的奏報在哪裡?”,幾個守夜的太監急忙去找,不多時,洪承疇最近來的奏摺都被找了出來,一一擺在朱由檢的書案前,朱由檢拿起奏摺,仔細審閱起來。
當看到新任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率一萬騎兵,出沒於白山黑水之間,行走在林海山巒之處,只用一萬鐵騎就殲滅賊人兩萬時,彷彿看到了夜色裡的一絲光亮。但同時又更加難過,這樣的忠誠又能打仗的人太少了,心中感念頗多,立即下了聖旨,直接給吳三桂封了個寧遠伯!
但又覺的不夠,對不起吳三桂的功勞,大筆一揮,把他因打了敗仗而被關在大牢裡的父親吳鑲,特旨免罪,放回北京家中養老。
剛有了一絲好心情的崇楨,馬上被另一封奏摺拉回了現實。
山西巡撫羅世錦言辭激烈的給崇禎寫了一封奏摺,指責陝西官員故意把反賊李自成向山西地界驅趕,要求皇帝下旨嚴懲陝西官員。
而山西總兵裴俊錫的奏摺裡,則向崇楨皇帝提出,讓陝西巡撫孫傳庭帶兵來山西,先把叛軍趕回陝西再說。
此時在陝西攻打李自成的是陝西巡撫孫傳庭,他把李自成、高迎祥按在地上摩擦幾回後,馬上就要滅了這夥反賊。
可誰也沒想到,由於剿匪這事惹的山西部官員瘋狂彈劾。山西官員為什麼這恨孫傳庭呢?根本原因是山西兵員一向虧空巨大,十不足三,如果戰事一開,出兵剿匪,那貪汙軍餉的事就全暴露了,眼看空餉吃不上,還要上去和反賊玩命,於是就不幹了。
山西官員發瘋一樣上書皇帝,說孫傳庭是故意的留著反賊是想和朝廷討價還價,達到擁兵自重的目的,還把反賊故意趕到山西,想染指山西軍權,有割土裂強做西北王的野心,比反賊更可怕。
這個時候,東林黨得到了前線訊息,立即在朝堂上開始彈劾孫傳庭,崇楨皇帝無法辨別真假,疑心病發作,一道聖旨,罷了孫傳庭的職位。
大明的朝堂,就像一個優秀的助攻手,成功的把李自成、高迎祥救回岸上,讓他們有了喘息機會,等待時機,準備捲土重來。
新任兵部尚書陳新甲為徹底解決大明安危,本著“攘外先安內的”原則,想把山海關外的遼東大軍大軍調來平叛,可由於遼東戰事不斷,於是陳新甲提出一個壯士斷腕的方案,收縮兵力,退出遼東,讓出山海關以外的地方給滿人,集中十三萬主力掃滅各地叛軍再說。
陳新甲的想法,也打動了崇楨,應該說這是最適合的方案,如果這果,大明很可能渡過難關,可也只能想一想,主動丟了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