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4/5 頁)
隋朝義成公主為妻,與大唐締結便橋之盟。唐貞觀四年大敗被擒至長安,受封右衛大將軍,五年後死於長安,贈歸義王。
②薛延陀是敕勒部落聯合體。由薛與延陀組成。
③李世民在唐初曾征戰突厥,在渭水一代與突厥締結便橋之盟。貞觀四年征戰東突厥領土,生擒突厥王。此處將兩次戰役並接一起描寫。
52、竹蘭相證自清白
李世民出征月餘,時節已入隆冬。
朝堂上左相房喬公房玄齡,右丞魏徵,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吳國公尉遲敬德,中書令褚遂良五臣共同輔政,皇后長孫氏在旁聆聽。
當政前夕頗為順利,幾名朝臣也算互有配合。只是不久後南方六郡遭遇百年未遇冰凍,萬頃冬糧幾乎顆粒無收,一時間災民怨懟不已,更有妖言惑眾者曰:此乃新皇射殺兄弟逼先皇退位的所行所為有失天道倫常而致,鄉間坊內議言非非漫天蔽日,謠言迅速傳入京城朝堂。眾臣聽聞悉數奏表,需尋對策儘快攘平內亂,清謠傳,庇聖德。
於此同時,黃河因寒冬致使兩岸堤壩所用土坯開裂,此刻恰逢斷流時節,尚無人員傷亡,若臨三月,怕是天暖河開會水漫良田奪去百姓性命。
又有北方就此戰報,高麗,百濟,新羅三國戰事又起,與大唐結盟的新羅央求大唐新皇加以庇佑保護,欲借軍隊十萬遠赴北疆協戰。
朝事如此這般密集,任何一件皆是牽動國家命脈的大事,即便是見多識廣的魏徵也因此整日愁眉不展,他與左右臣公商榷多日仍是各自爭執無法定下對策,萬般無奈只好請長孫皇后示下,偏偏長孫無垢生長在府內更善於家府治理,根本不懂得朝政其中的厲害,更無前後左右朝堂的功力也是棘手。
戰報若送給遠征北方的李世民定奪,必定需要經數日,往返後已拖延處理最佳時機。可此時朝堂上佇立的五臣你我意見相左,無一願意由他人獨斷逞強,各個不肯退讓,非要做出個決定。
長孫無垢瞧眼下境況越發的焦急不安。守謹非常明白眼前時局,上前佯裝攙扶長孫無垢雙臂,小心翼翼附耳對長孫無垢說:“皇后娘娘,奴婢聽說,當年獨孤皇后最擅調配國事,棲鳳宮元妃在獨孤後膝下聆聽教誨十餘載,應該曉得內里門竅,還有當年煬帝出征時皆是元妃獨自打理朝政,必然明白如何決斷眼前事態先後。”
長孫無垢回頭瞥了瞥守謹,神色變幻不定,她抿唇繼續坐在鳳藻案後聽下方五臣辯奏。長孫無垢怎麼會不知道元妃擅長指點朝政?只是真要讓這個朝堂仇敵趁機參與朝政,就不得不忌憚他日她會借朝堂掀起風雨。長孫無垢和元妃向來關係疏離,如此至關節要的時刻,終究各懷心思不肯全然相信。
守謹知自己的言語建議已經觸怒了皇后,立即噤聲收回雙手,恭謹佇立。
辯奏,便是闡述己見,奈何三件事,五個人,竟研出十幾種對策來,誰也無法說服對方服從自身,朝堂上五個臣子不禁各自面色漲紅,爭執不下。
“皇后娘娘,臣認為此事仍需皇后娘娘自己定奪。”長孫無忌知道此刻正是妹子邁入朝堂最佳時機,自然希望將定奪的權力交奉在長孫無垢手中。
反是魏徵與尉遲敬德二人聞言當即冷聲道:“皇上出征時只說吩咐臣下五人聯合輔國,從未叮囑由皇后娘娘來定奪國事。右僕射如此之舉有悖綱紀倫常。”
“倒是微臣覺得,此幾件事不宜草率,一動而牽扯眾多所以更應多多考證。”房公房玄齡向來為人做事頗為嚴謹,他捋畢下頜長鬚後,與其他四位朝臣抱拳:“若各位依舊爭執不下,房某隻好先行告退,待皇后娘娘考證許可後方能入宮與各位臣兄商議。”
房玄齡說罷掀長袍欲往殿門走去,又被褚遂良攔住了去路,褚遂良斜眼瞥了一下長孫無忌,示意房玄齡此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