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第1/2 頁)
首先是言官們重新開始糾劾百官,上至內閣大學士、各省督撫,下至各部主事、各省縣令,全都被他們死死頂上小到隨地吐痰、儀容不整,大至翫忽職守、貪汙受賄,無不成為御史們的炮彈,向他們猛烈的傾瀉而下。
在成化六年的下半年,幾乎每個月都有十幾名中高階官員,幾十名中低階官員遭到查處,罷官去職,至於受到處分者,更是不計其數。
能在這場風暴中毫髮無傷者,絕對是鳳毛麟角,甚至連商輅本人也未能倖免。
但積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得益於御史們的辛勤工作,無數貪汙腐化者被揭發,尸位素餐不稱職者被清理出文官隊伍,許多不合理的弊政糾正,沉寂已久的大明官僚機構,又一次煥發了生機與活力!事實證明,飽聖賢之書、深受聖人教誨的大明官員,絕不是一些只知道蠅營狗芶、混吃等死的廢物;當政治重新清明,官員們心中那&ldo;治國平天下&rdo;的夢想,也再次被擦亮了,有單獨上書言事的,比如刑科給事中候廷柱,為朝廷財政窘迫計,上書當奏裁各衙門工役宜據冊定數,裁撤冗食,商輅稱善。
經查後,遂定內府宮人一萬七千一百七十名、錦衣衛一萬六千四百名、光祿寺三千六百名、太常寺一千一百名。
共裁撤允餘八千餘名,並定例此後有缺,許於在冊餘丁充補,不得壹緣濫收。
也有群策群力的,在戶部尚書劉吉的主持下,群臣議理財之策,共得十四策:省兵食,慎調遣,先節省。
完積通,清屯糧,牧馬匹,均修邊,停外例,處銅價,減供應。
杜奏留,議補助,議漕河工銀。
其中,最重要的是節省兵餉。
商輅以近年邊餉侵冒多端,特令各撫、按官正己率屬、嚴革積弊。
違者聽部、科參治。
像這樣積極的建言還有很多。
也大都得到了內閣的強力支援,得以化為政令執行下去;這些對國家有益的舉措,很快收到了成效;到年底時,國庫收入增長了四成,南方的形勢日趨穩定,江淅一帶的工商業興盛發展,各地的民亂衝突也平息大半,混亂已久的大明朝,竟出現那麼幾絲中興的氣息。
商閣老可以鬆口氣了,他代替彭老前輩行使首輔權力的第一份答卷還算合格,可以向皇帝、百官和天下人交代了。
之所以說合格,而不是優秀,因為還有北方的邊患愈加猖狂的瓦刺和韃靼,從大明綿長的北方國境頻頻入侵,燒殺搶掠,最遠曾經突入到河南一代,最嚴重曾經突破到宣府以南,令京師告急,皇帝震怒。
成化皇帝也把商閣老罵了個狗血噴頭。
商輅知道北方的邊患,已經到了非解決不行的地步,大明自土木堡之變之後,數十萬精銳毀於一旦,朝中能徵慣戰的將領也是全家死絕,而蒙古人擅於騎射,在軍事之上已經狠狠的壓了大明一頭。
其實商輅早將其提上了議事日程,先小範圍的諮詢富有學識和軍事經驗的大臣,尤其是一干在邊境做過官的一干老將,希望能找到解決之道。
但這些大臣的態度都十分悲觀,一些老人說:&ldo;時勢誠頹敗矣,兵不素練,將未得人,饋餉屢乏,即無可持之資,當事之臣,自任其責。防守邊疆,令不得患,雖犯不得利,此即御戎之策矣。&rdo;
有的已經致仕在家的前輩在給商輅的回信中寫道:&ldo;口今虜患日甚,然武備積弛,見籍止十四萬餘,而操練不過五六萬,支糧則有,調遣則無。彼敵騎深入,戰守俱稱無軍!但邊臣戮力防禦為守之計,令不能深入,即為得策毛若欲驅掃遠遁,恐力非昔比也。&rdo;
他們幾乎持同樣觀點,就是全力防守,能把蒙古人擋住,就是很大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