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第1/2 頁)
&ldo;什麼?楊師爺你說什麼,快給本官速速道來。&rdo;李縣令豁然從太師椅之上站了起來,一雙丹鳳眼直勾勾的看著楊明,神態頗為不善。
楊明努力的使自己的語氣變得更加的真摯一些,半晌才道,&ldo;大人請息怒,昨日在下和一眾同僚在酒樓小聚,事後小人返回家的途中就遭到一眾匪徒的襲擊,這群匪徒卻在無意之間透露出了他們的身份。&rdo;
&ldo;哼,何人如此大膽,竟然膽敢在本縣犯案,楊師爺你快快說出罪魁禍首,本官必然為你沉冤昭雪,將兇手繩之以法。&rdo;李縣令大怒,這一刻,他感覺到了,包青天上身了……
楊明小心翼翼的道,&ldo;大人,他們是賈縣令……指使吳大用派來的人,正是因為小人前日在城隍廟掃了他們的顏面,於是懷恨在心,若不是小人的家丁拼死護主,在下今天就見不到大人了!&rdo;
楊明說到此處,慢慢的,慢慢的垂下頭,嘴唇蠕動著,眼眶迅速泛紅,楊明使勁的眨了幾下,虎目中的眼淚終於不負眾望地滴落下來,晶瑩的淚珠一滴,兩滴,三四滴……
這沉默而痛苦的一幕很快引來籤押房裡眾人的同情,連李縣令都滿臉沉痛之色,&ldo;膽大包天,委實是膽大包天!&rdo;良久,李縣令長嘆一聲,&ldo;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楊師爺快快請起,本官自會為你做主。&rdo;
楊明這才緩緩起身,眼淚已不再流了,可眼眶卻仍舊發紅,恭敬中帶著幾分淡淡的怨氣,這種怨氣恰到好處,看在李縣令眼裡,仿若杜鵑啼血猿哀鳴,可謂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ldo;哼,楊師爺,你與本官馬上去山陰縣衙,本官要與賈順當堂對峙,必定為你討回一個公道,來人啊,給本官備馬。&rdo;李縣令正了正官帽,對著已然傷心欲絕的楊明安慰道。
有人說,明朝七品官是不能騎馬的,只可以騎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其實都是可以騎馬的,只是那時候馬匹比較稀少,造成了許多官員以驢代馬。明朝初期只是有過這樣的規定:商人不可以騎馬,犯者砍腳。朱元璋曾經規定,京官三品以上方許乘轎,在京四品以下和在外官員只能騎馬,不許坐轎。
為了保持軍隊的騎射武功,朝廷還規定,武官不許坐轎,但許多提督,總兵無視朝廷定製,常常以轎代騎。到了後來,朝廷不得不重申禁令:&ldo;凡將軍、都統、提督、總兵等高階軍官如有乘坐肩輿者(肩輿是轎子的泛稱),經人糾參,即行革職。&rdo;
所以一般來說,在坐轎子的規矩上比騎馬多。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有坐轎的官員,恭喜你,你遇到了一個大官,但是和你沒關係。
話說李縣令穿著一身官袍,騎著高頭大馬,和在後面一路小跑的楊明氣勢洶洶的殺向了山陰縣衙,看著李縣令那嫻熟的控馬技術,楊明不禁大跌眼鏡。不過想來也是,明朝的讀書人,特別是做了官的讀書人,多多少少都是練過的,並不是人們常說的手無縛雞之力,儒家有儒家六藝,對於騎射也是有所要求的,這都是讀書人必做的功課之一,雖然大多都是花架子,但是很明顯,他們的基本功還在。
其實從稽縣衙到山陰縣衙不過幾步路而已,根本就用不著騎馬,李縣令之所以要騎馬,為的就是給賈順一個下馬威而已。
☆、第九章 上天難欺
對於敵人,首先要從氣勢之上壓倒他們,李縣令這一點做得很好,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山陰縣縣衙的幾個衙役正在大門口無聊的打起來瞌睡。
會稽縣和山陰縣一衣帶水,這些衙役也是認識李縣令的,幾個打瞌睡的衙役一見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