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到底是誰算計誰?(第2/3 頁)
洵武全部應道。
廂軍而已,專事勞役的雜軍,不用太放在心上。
“高卿,南京陳留一帶,可有馬步禁軍抽調?”
高俅一聽就明白了,編管了這麼多災民為廂軍,還要疏浚汴河,必須有禁軍彈壓才行。既然是調撥給劉二郎用的,那他完全可以做個順水人情,選些精銳和兵員足額的,反正是朝廷的兵。
“陛下,步軍廣捷軍在陳留、鹹平、南京等地駐有五十六指揮,馬軍驍騎軍在東京,上下軍各有十指揮。”
“好,從廣捷軍調撥四指揮,驍騎軍調撥兩指揮,歸劉二郎指揮。嗯,給他加個龍衛左廂指揮使,統領此六指揮馬步軍。”
“是,請陛下賜下御筆,微臣馬上遵旨,與樞密院行文調撥。”
高俅馬上應道。
至於龍衛左廂指揮使隸屬於侍衛親軍馬軍司,為何能統領殿前司禁軍,高俅才懶得去管,只要官家開心就好。
然後又調戶部計度司郎中張愨為京畿、京東西路轉運副使,在梁師成的建議下,給張愨加上勾管南京、陳留常平倉,權汴河都大提舉修河司判官的官職。
薑還是老的辣啊。
南京、陳留是京畿和京東西路比較大的常平倉,裡面錢糧充足。張愨勾管,那疏浚汴河所需的錢糧直接從倉庫裡調撥就是了,事後記得把賬搞平。
權汴河都大提舉修河司判官,意味他是自己的副手,要不然他是司郎中,實權正六品文官。自己雖然是從五品刺史,卻是武階寄祿官,很難壓得住。
現在官職上分得清楚,正職就是正職,副手就是副手,差這半級,完全就不一樣了。
事情處理得七七八八,梁師成眼珠子一轉,又加了一句,“官家,疏浚汴河是件要緊事,事情繁雜,不如賜劉二郎一張御筆,叫他在疏浚汴河事宜上,若有肆意阻擾者,可相機行事,事後報送三省處置。”
趙佶一聽,有點道理。
劉二郎去疏浚汴河,萬一王貴妃、楊戩、白時中、三哥等人,暗中指使人前去搗亂,拿著這張御筆,也能唬住他們。
於是便點頭答應。
蔡京遲疑了一下,沒有出聲反對。
政和年後,官家的御筆越來越多,甚至有時候真假難辨——據說善於模仿官家筆跡的梁師成,常常“矯詔”混在御筆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沒人敢當面找官家對質。
萬一自己出聲反對,與劉二郎勾結在一起的梁師成,說不定明天就搗鼓出一份“御筆”來,授予劉二郎更大的便宜行事的權力,反而更麻煩了。
事情辦完了,趙佶很高興,指著高俅說道:“高卿,留下來陪朕打幾圈。”
高俅知恥而後勇,發奮學習牌技,現在喂牌的水平直追劉國璋,上得了檯面。
趙佶目光在劉國璋身上打轉,他一攤雙手,很無奈地說道:“官家,現在我接了疏浚汴河的事宜,一堆的事,沒法陪你打牌了。”
“疏浚河道是正事,鄧卿,你留下來,再加上楊戩,我們四個人打上四圈。”
鄧洵武激動地幾乎要哭出來了,終於輪到自己。
送劉國璋出寶篆宮,左右無人的時候,梁師成問道:“二郎,怎麼回事?怎麼接了疏通汴河的事?”
“我也是一頭霧水,到了這裡才知道,是太師推我進這個坑。梁相,太師的手段你是知道的,我很難爬得出來,只好趁機多要些好處,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疏浚汴河!”梁師成搖搖頭,嘆口氣道,“太師果然老辣,一出手就推你進了天坑。二郎,官家那張御筆,你好生收著,不到萬不得已不用。
真到了危急時刻,用它來找個替罪羊,擋下大部分罪責再說。”
“二郎記住了,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