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兩隻孔雀先後被其吸住,翩然下墜,投入蟒口。跟著,張口一噴,孔雀全被嚥下,將毛吐出,滿空均是金碧毛羽,飛舞如雪。那條長信寬達尺許,遠伸數尺,火焰也似。歸途如被發現,休想活命,全都想起心寒。出來時久,山中斷鹽,其勢不能不歸。我與其行強威逼,不如市恩賣好,相機下手。”便在暗中尾隨下去。
眾人走到中途,發現那蟒正在崖上曬鱗。這次回時原具戒心,又山居年久,識得蟒性,事前算準時地。一見便知那蟒已然吃飽,向陽酣臥,不去惹它,便被看見,也可無害。難得相隔很遠,以為可以無事,俱都喜出望外。正用藤索魚貫上援,滿擬只一上崖,便可逃過蟒的目光。萬一被其發現,最險惡的地方已然避過,可以四散奔逃,絕不至於全數葬送。方喜這次一人未傷,取鹽又多,回山可以得獎。不料妖道事前早已想好詭計,先用邪法把蟒引開,等到眾人援上崖去,立時發難,暗中又去激怒那蟒,引向人行路上。同時幻化出兩條同樣大蟒,三面合圍,將眾人前後兩路一齊阻住,進退不得。妖人也真心狠,先使當頭幾個壯漢被蟒吞入腹內,然後凌空現身,用一口飛刀殺死真蟒,再朝兩條假蟒追去,故意不與眾人相見。眾人正在九死一生之際,見一短裝道人突由空中飛墜,將蟒殺死一條,下餘兩條也被迫走。均疑天神下降,紛紛跪地求告,禮拜不已。起身一看,人已無蹤。便把死蟒切斷,棄去頭尾,運了回去。
當地山人喜吃蟒肉,視為美味,又得了一條蟒皮,死裡逃生,鹽包未失,均各喜慰,把妖道認為神仙。正打算立廟供奉,不料曬那蟒皮時節,有兩條大蟒相繼尋到,眾人不知是邪法幻化,個個膽寒。總算逃避得快,不曾傷人,只傷了一些牛羊牲畜。那蟒由此盤踞不去,不時在田野中亂竄,吞食豬牛,雞犬不寧。所過之處,田禾花樹,蕩然無存。有那膽大壯漢心中恨極,約了些人,埋伏蟒過之處,用寨中特製毒箭想射那蟒。那蟒雖是幻象,但有邪法運用,比前殺真蟒還兇。無論梭鏢毒箭,投射上去,蟒口一張,全部震退回來,休想近身。山人逃避不及,反死傷了好幾個。所藏伏的崖洞山縫,吃蟒怒極發威,一尾鞭掃將上去,當時粉碎一大片。端的猛惡無比。嚇得全寨山民個個膽寒,齊藏山洞之內,誰也不敢出外一步。似這樣藏伏了七八天,眼看那蟒越來越兇,所種山糧以及好些花林果樹均被毀損,正當收割之時,近年人數又多,如何不急?後來實在無法,聚眾商議,想起前遇道人能除那蟒,除將此人尋來,日子一久,全族非滅亡不可。只得違背祖規,選出七八個敢死壯漢,去往出山路上,尋訪仙人求救。
其實妖人早已來到,只在對面山上暗中作怪。求救的人剛尋到那日殺蟒之處,便見妖道睡在石上,忙即下拜,向其求救。妖道始而裝腔作態說:“修道之人,不願多開殺戒。這三條大蟒俱都通靈變化,大有神通。上次為救你們,已殺死一條。你們就此回去,原可無事。不該將蟒皮肉帶回,以致二蟒懷恨,前往報仇。照此形勢,非將你們全族殺死,決不肯退。我除它們雖然不難,但是兩蟒運數未終,死後鬼魂定必尋我為難。我奉師命,孤身在外行道,連個住處也沒有,早晚難免為其暗害,故此不能前往。”山人再三跪求說:“仙人如肯將蟒除去,當立一廟,請神人在內居住,常受供養。”妖道又做作了一陣,才裝勉強應諾,一起起身。剛到山寨,兩蟒忽然追來,勢更猛惡。妖道故示神奇,連用幻象和假蟒鬥了兩天一夜,才將兩蟒追往山谷之中殺死,將蟒屍當眾棄入絕壑之中。
眾人目睹靈異,對於妖道自更信仰,便按妖道心意,在桃花湖旁建了一所樓舍,請其住在裡面,敬若天神。妖道淫兇狠毒,自恃邪法和除假蟒之功,平日作威作福,暗用邪法揹人入水,採那蚌珠。山人見他性情兇暴,稍有冒犯,不出數日,不是無故身死,便是失蹤不見。同時妖道為尋蚌珠,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