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第2/2 頁)
李德也好,這些外國人來到中國,真心實意地幫助中國革命,難免在不瞭解情況,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況的情況下,從他們原有的條件、環境,從他們原來接受的知識和受到的訓練出發,發出一些對我們革命情況不盡適合的命令與指責來。
關鍵還是我們中國同志。
我們是學習他們的經驗、發揮他們的長處,引導他們認識中國實情,還是把他們的經驗奉若神明、把他們的話語當做指示,「一句頂一萬句」?他們是先生,同時也是學生。不把握這一點,不引導他們學習和了解中國革命具體實踐,不用事實去向他們證明他們某些東西與中國實情的脫節處,結果反而限制了他們本來應該發揮的作用。
把李德捧得高而又高的同志,最終反而害了李德。
1936年在陝北,李德曾深有感觸地對埃德加·斯諾承認,西方的作戰方法在中國不一定總是行得通的。他說:「必須由中國人的心理和傳統,由中國軍事經驗的特點來決定在一定情況下採取什麼主要戰術,中國同志比我們更瞭解在他們本國打革命戰爭的正確戰術。」
他並非一無所獲。
伍修權後來說:「李德的權力,不是他自己爭來的,而是中共中央負責人拱手交給他的,造成失敗的主要責任應該是中國同志本身。」「他作為一個外國革命者,致力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七年多,這種獻身精神也還是可取的。不過當時我們在領導上把他擺錯了位置。……他的錯誤有主觀原因,也有其客觀因素,即來自共產國際的指示,特別是中共黨內的王明左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對此,我們都應更客觀和實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