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第1/2 頁)
「湯綻梅,兩位請。」
池小秋開了蓋,對著一盅熱湯發呆。
小銀勺從蜜罐裡舀出來兩丸東西,等投到了盅裡,就看見兩朵將開欲開的玉梅花本來緊抱著花蕊,此時讓熱湯一衝一泡,在水裡冉冉而開。
池小秋學著鍾應忱,喝了一口湯,有梅花香,有蜜糖甜,除此之外,還有熱湯燙。
池小秋忍了忍,沒忍住,悄悄問鍾應忱:「就這一點湯,就要八十文錢?」
北橋的錢似乎有點好賺。
再等得片刻,池小秋等到了她的第二道菜:傍林鮮。
池小秋一看:這不就是煨竹筍麼!
又一個好看的盤子,墨竹淋漓的盤子裡點綴著十來片竹筍,鍾應忱另外的一百二十文,便交代在裡面了。
「就這些?」池小秋有些生氣了,騙錢麼不是!
夥計誠惶誠恐:「可是這煨筍的水不合口味?還是煮水的葉子娘子不甚滿意?這邊還有從另外一地挑來的山泉水,再給娘子做上一份何如?」
「不是…跟這水…是這筍…」
池小秋覺得她和這傢伙計想的不是一回事,可看他盡心盡力,也不好意思為難他,便只能問:「你家的…傍林鮮便是這些?」
夥計詫異地看她一眼,又迅速垂目:「我家是特意趁著太陽未出,竹露未乾時掃了竹林裡的落葉,接了山泉水,正在這片林裡挖出的筍子,運到這裡不過一兩個時辰,再不能更新鮮了。」
池小秋放棄了同他交談,自己一片片夾了竹筍,吃一口便數上一回:「十二個錢,二十四個錢,四十八個錢…」
她問鍾應忱:「這樣費事,圖個什麼?」
鍾應忱見怪不怪:「原是山人隱逸之士長居山野間時,隨手做下的風雅事,讓城裡的人學了來。」
轉了一整圈,池小秋大概知道了,這些菜名繞來繞去,就是為了不讓人看懂什麼食材做的,據說,這樣便叫做風雅。
比如高秋遊事,就是一個蒸葫蘆,煿金煮玉就是把煨竹筍,改成了煎竹筍,山海羹,就是把山上的竹筍蕨類,和水裡的魚蝦一起做成一碗粥。
池小秋感覺自己已經學到了此種精髓,她拍著鍾應忱道:「兄弟,回頭我這邊做了菜,還要煩你起個這樣好聽的名字。
池小秋花了五六天將其餘四橋全部逛了一遍,中橋東橋南橋因靠近幾大埠頭,人群相似,池小秋也最熟悉。於是她便把自己的鋪子,臨時從福清渡,搬到了北、西、中三橋的連線處,一個叫雲橋的地方。
常寶官和常娘子每日看小秋鋪上,總是暗戳戳譏諷兩句,這回一聽說池小秋要走,都慌了神。
「雲橋一月的租子可貴著哩!小秋妹子,那裡可難找咱們福清渡這樣的實在人!」
可不是,實在人每個月淨賺四兩呢!
池小秋一笑:「過段日子還回來!」又給來買飯食的客人指了新處,不過片刻便將自己的東西,從常家攤子上清空了。
雲橋租子確實很貴,一月二十兩銀。
可是她也曾在這裡站過一整天。
依照一天來往人數,只要飯食好,一天可賺處更多。
池小秋已經不像剛進柳安鎮那樣「眼皮子淺」,她有東橋巷裡半間臨河宅子,有三百多兩現銀,還有此刻給鍾應忱看著的那個大寶貝。
有了這些根底,池小秋再看各橋,便都底氣滿滿。
一個不高興,我能把這個鎮子買下來!
過完了嘴癮,還要老老實實去做活。池小秋特別選定的不過區區三四味吃食,又能嘗鮮又能飽肚的鱔絲面,滋補養人又清淡不油膩的雞肉粥,清爽宜人的玉蘭片,加一個鍾應忱給了方子的灌玉肺,另外小菜若干。
池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