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全面反攻計劃(第1/2 頁)
張宇的反攻計劃經過數週的精心籌備,終於進入了實施階段。這場計劃代號為“天雷行動”的軍事行動,旨在徹底瓦解日本的海上力量以及軍工生產線。張宇透過系統詳細分析了日本的軍事實力,並選定了幾個核心目標:長崎、佐世保、橫須賀等重要的港口和軍事基地,都是日本戰爭機器的關鍵組成部分。
反攻計劃的第一步,是大清海軍對日本海岸線的封鎖行動。
海軍的決戰
為了確保反攻的成功,張宇在指揮部中下達了全軍總動員令,大清的所有主力艦隊都已調動至東海和日本海附近海域,準備對日本的海上力量發起全面進攻。與此同時,張宇透過系統指揮潛艇部隊悄悄逼近日本的沿海軍事要地,準備實施秘密打擊。
“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瓦解日本的海上防禦體系,”張宇在指揮會議上說道。“一旦海上優勢被我們掌握,接下來的陸地攻擊將變得更加容易。”
這次行動由大清海軍總指揮劉振華親自帶隊。劉振華是一位資歷深厚的將領,曾在多次海戰中表現卓越,深得張宇信任。在張宇的遠端指揮下,劉振華精確部署了海軍的攻擊路線,準備對日軍的海上力量進行毀滅性打擊。
攻擊開始時,天雷行動的第一波襲擊由清朝海軍的最新型戰艦“定海”號率先發起。隨著戰艦的開火,長崎的港口陷入了一片火海。日軍倉促應戰,但由於事先未能察覺到大清的進攻企圖,他們的防禦顯得異常薄弱。幾乎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長崎的海上設施便被摧毀大半,日軍的艦隊也被逼退到內海深處。
與此同時,佐世保和橫須賀的港口也遭到了大清空軍的轟炸。張宇透過系統精確定位了這些港口的防禦弱點,空軍的轟炸機幾乎是以外科手術般的精準擊中了日本的軍工廠和船塢。戰後不久,日軍的戰鬥力大幅削弱,海上力量基本癱瘓。
東京的震動
這次打擊讓日本的高層措手不及。東京的政府官員和軍部高層都感到極大的震驚與恐慌。日本首相山本望一接連召開緊急會議,試圖挽回頹勢,但在港口失守、艦隊幾乎全滅的情況下,反擊行動一時難以成形。
張宇清楚地知道,此時正是大清發起更大規模反攻的最佳時機。他下令海軍繼續加強對日本沿海的封鎖,並且要求陸軍迅速籌備對朝鮮戰場的全面反攻。
“他們的海上力量已經接近崩潰,”張宇自信地說道,“接下來,我們要將戰爭帶到他們的本土。”
間諜的暗戰
與此同時,張宇還沒有放鬆對日本國內的間諜行動。透過系統的幫助,他已經在東京高層內部滲透了一批忠於大清的間諜,這些人透過各種隱秘渠道向張宇彙報著日本內部的混亂局勢。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位間諜代號為“黑雨”,他是日本軍部內部的一名高階參謀官員,長期以來為張宇提供了大量關於日本軍隊動向的機密情報。這次,黑雨更是透過極為隱蔽的手段,將日軍即將實施的反擊計劃提前送到了張宇的手中。
“日本正在集中剩餘力量,準備發動一次絕地反擊,目標是奪回朝鮮的制空權。”黑雨在密報中寫道。
張宇看到這份情報後,迅速召集軍事顧問進行研判。他意識到,如果日軍真的發動如此規模的反擊,朝鮮戰場將再度陷入僵局。為了徹底粉碎日本的反撲,他決定提前在朝鮮部署更多的防空力量,同時加緊對日本空軍基地的轟炸。
朝鮮的決勝之戰
張宇對朝鮮戰場的部署尤為重視。朝鮮半島的戰略地位決定了戰爭的成敗,如果大清能夠徹底擊敗日軍,掌控整個朝鮮地區,東亞的戰局將徹底扭轉。
為了這場決定性的戰鬥,張宇親自指揮了駐紮在朝鮮的大清主力部隊。他命令加強各地的防禦工事,特別是在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