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樣的方法開啟這座石門。門後是一節傾斜向下的通道,黑乎乎一團,睜大眼睛好久,才適應過來,可依舊模模糊糊的。大黃和小金剛獸依舊先行,林抱元藉助小金剛獸和大黃不時回頭張望的雙眼亮光,慢慢跟著下行,經約8o級臺階,到達底端。
底端不再傾斜,是向左前方和右前方分別延伸的弧形通道,呈包圍形結構,向前合圍的樣子。不用仔細看,憑直覺,這兩條弧形通道窄了,只有一米寬,高度倒沒變,不用說,這應該是專門的行走通道。林抱元跟著大黃和小金剛獸從左前方弧形通道前進,這條通道一直以微小弧度向右前轉向,走過百米的樣子,面臨兩條通道,一條向左,一條順著原弧形通道繼續以同樣弧度向右前轉向。看樣子,弧形通道是個圓環形通道,順著弧形通道繼續前行,最後可能會回到傾斜通道那兒。
大黃和小金剛獸繼續朝弧形通道走了好幾米了,林抱元叫住它倆,讓它們回來,走朝向左前方的直通道。這直通道也只有一米寬,和弧形通道一樣,也是單純的行走通道吧。估摸著走了七、八十米,遇到向上的臺階,臺階比較陡,幾乎呈六十度角,順此臺階向上走了八十多步,這兒是一個寬一米的正方形平臺,平臺高也一米,林抱元接近7週歲,身高一米二,在這平臺也要彎著腰。
從河邊順著通道一直到這,沒見到有出入用的暗門,那麼這兒附近定然有一門可以出入,絕不會是死衚衕,否則,從斜坡臺階經圓環通道再到這兒,這一段路就沒有意義了。從這個長寬高都是一米的平臺出去,很有可能,關鍵就是要找到出去之門,找到開啟該門之法。
讓大黃和小金剛獸站到下面臺階上,林抱元雙手託著平臺頂端,用力試探,向左、向右、向前、向後分別水平移動該頂端石板,該石板均紋絲不動,再用力向上舉,林抱元頓感雙手壓力一緩,石板被舉起來了。見沒有什麼動靜,林抱元站直身體,把石板舉起往旁平移,而後把石板放下,這時整個一米寬的方形平臺都敞開了。小金剛獸和大黃一起擠上平臺,對著林抱元搖著尾巴,大黃還“哈哈”地吐著舌頭,它們好像在誇獎和感激林抱元似的。接下來,大黃後腿直立,前腿爬在平臺壁上,引頸往外瞅,可惜它不夠高,看不見外面。小金剛獸更是直接跳到林抱元肩上,後腿踩住林抱元的肩膀,前腿抱著林抱元的腦袋,一個勁地伸長脖子往外瞧。看它們這猴急的模樣,林抱元把小金剛獸抱起來放到頭頂的地面上,叫大黃也上去,讓它們上去當開路先鋒。大黃縮身落地,抬頭看向頂部,後腿彎曲,借勢一彈,前爪同時力,“嗖”,這從下到上共一米三的高度,一下子就被大黃躍過。上去後的大黃和小金剛獸,並未跑開,而是低著頭站在平臺邊緣,對著下面的林抱元搖頭晃腦的,似要林抱元趕快上去。林抱元也不遲疑,雙手在頂部石板被挪開後裸露出來的支撐面上一按,“噌”,一下子就上去了。
這是哪兒?眼前不是別處,正是阻獸居四合院五間正屋正中間的房間——堂屋,地道開口就在堂屋正中心。原來,從這裡,從林家鎮阻獸居的堂屋,可以通達地下大榕樹以遠眾多石棺安放之處。
這塊被林抱元推開的用來遮蓋地道開口的石板是圓形的,厚3o厘米,直徑一米八,表面是一幅雕刻畫,類似於林抱元前世的陰陽魚。魚鱗和魚鰭栩栩如生,似能感覺到二者的滑膩和堅硬來;張開的腮蓋濾出的水流,流徑清晰可辨;陰魚和陽魚的眼睛,仔細看,知道是隆起的兩個小圓球,用手摸,才現小圓球上都有平行於圓形石板的小孔,陰陽魚尾相望,兩眼相對,則兩孔相對……此畫*真傳神,實乃精雕細刻、匠心獨運之佳作。
從娃娃魚領地那兒上岸,直到現在,過去了2個小時吧,原本貼在林抱元身上的溼漉漉的短褲早就幹了,大黃的毛也幹了,而三棲捷獵小金剛獸本就可以在水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