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2/2 頁)
先一個,當然是裕王。在主持了父皇的喪儀後,他便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皇帝。因年號的關係,後人稱他為隆慶皇帝,有時也叫他&ldo;穆宗&rdo;(其實這是他死後為他定的廟號)。
他再也不是一個&ldo;小心敬畏&rdo;、&ldo;朝夕危懼&rdo;、不受父皇待見的藩王了。在此之前,他這20多歲的藩王著實令人可憐。自從進入裕邸後,嘉靖&ldo;惑於二龍不相見之說&rdo;,怕兒子剋了老爹的壽,除了年節問安,再不與他見面。骨肉父子,卻&ldo;生不得見,死不得訣&rdo;,大臣們都為他酸鼻子(《萬曆野獲編》)。
中國人都喜歡多子多孫,老嘉靖卻由於過於珍愛生命,忌諱兒孫到了畸形的程度。裕王生了兒子(就是後來的萬曆皇帝),也不敢向嘉靖報喜,甚至連小孩的名字也不敢取。
如此皇子,何如平民?
僅僅被冷落還罷了,地位又朝不保夕。他的生母已死,在皇帝身邊沒有奧援。比他小一歲的景王,其母尚在,條件比他好多了。嘉靖對景王&ldo;愛幸日異&rdo;,再加上小人為謀私利,暗地鼓動&ldo;奪嫡&rdo;,裕王怎能不日日活在恐懼之中?
當年連嚴嵩父子輩,也要來欺負,常常截留給王府的例行賞賜,有時一拖就是三年不發,裕王還得低三下四地去求嚴世蕃。
如今這一切屈辱,一掃而空。他大步走上龍庭,威加海內外。
與他相關的裕邸舊人,也通通加官。這就是一個命運中的機括,張居正就是借這個機緣在官階上得以一步三跨的。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說。
還有一個人的命運,也是天翻地覆。他就是人們首先要想起來的‐‐蹲在大牢裡的海瑞。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