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第2/2 頁)
--------------------
作者有話要說:
好想跳,不想寫打仗,原稿從農具改革直接跳到了胡惟庸案抄家
第27章 長寧十二年(6)
要擊潰叛軍,首先需要搞明白幾件事:
一、對手是誰。
二、戰力比較。
三、戰場選擇。
彭普貴,眉縣人,儘管情報和調查不易,但只是問一問百姓也能知道一些首尾,更不必說根據音亮的俘虜審訊,可以得知彭普貴是徐壽輝舊部。
徐部當年的紅巾軍將士,基本都是比較虔誠的白蓮教徒,而白蓮教創始人為南宋僧人茅子元,在他規定下,白蓮教徒多以「普覺妙道」4字命名。因此,彭普貴的身份非常明顯,不僅是白蓮餘孽,而且身份不低。其它渠道訊息也佐證,其為現在的白蓮教首領。
長寧帝是絕對禁止白蓮勢力的,但理由和朱元璋區別很大。朱元璋的中堅班底徐達、湯和等人均為白蓮教,也曾臣服於元朝時期白蓮教主韓林兒麾下,有韓林兒橫據中元抗擊北方,朱元璋才能猥瑣發展,後期等到能掰手腕了才自立門戶翻的臉,這樣自然需要斬草除根。
長寧帝則不同,他從沒有藉助過白蓮教的名頭,因為他是文士出身,白蓮教義與儒家法家都具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這方面上,他攜手文臣班底宋濂、李善長這種,確立了更為堅定的立場。雖不至於一開始就和韓林兒槓上,但也從未假以辭色,燕軍明確厭惡這些妖妄邪說、堅決打擊異端結社。也正是因此,相比朱元璋,湯和和徐達他們在長寧帝手下,相對沒有得到更多的榮寵。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