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川蜀龍君,綿陽君!(第1/2 頁)
靖康三年六月二十號,大宋攝政王正式蒞臨四川,也就是傳統所謂的川蜀地區。
自古以來,川蜀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大宋以前,川蜀之地戰亂不休,甚至於大宋收降了後蜀之後,還爆發了著名的王小波叛亂。
不過有宋一朝對於川蜀的掌控卻都堪稱奇蹟,王小波之亂後,大宋對蜀地進行了分化治理的手段,倒是讓蜀地承平數十年。
鹹平年間,真宗皇帝將川蜀分為利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夔州路。稱之為“川陝四路”,簡稱“四川”。
後來,四川便成為了川蜀之地的簡稱。乃至於在道君皇帝趙佶當政時期,四川這個稱呼也正式出現在了朝廷官方公文之中。
而四川盆地這麼個地方,只要裡面不亂起來,外面的亂象也很難波及進去。
唐時青蓮居士李太白一首《蜀道難》說盡了入川的艱辛。在這年頭,走一趟川蜀可真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小規模商人、信使、民兵們還好說,總歸各有各的辦法。大規模的亂兵集團是真的不好進,而且一旦進去了,說不定就出不來了。
而到了靖康年間,金兵兩次攻宋,甚至於一直打到關陝地區,卻也沒法逼近四川的。
這就導致四川地區在大宋的版圖中一直都比較穩定,歷來便是關陝地區最大的支柱。
西軍最盛時期號稱幾十萬大軍,供養那麼多大軍的錢糧從何而來?便是從關中和川蜀這兩個地方供給的。
而在另一個時空,便是後來金國全佔了兩河,毀了東京,乃至於逼迫的南宋小朝廷遷到長江以南,偏安一隅,川蜀依舊是南宋小朝廷最大的錢糧、人才、軍士供給基地。
這個地方人傑地靈,號稱天府之國,自古以來就不缺龍君在此成道金身。
而從三四月份開始,便有一位修行到極為精深境界的龍君佔據了利州路、梓州路交界處的一片山林裡,散發異象,多有顯聖之舉,似乎要成道。
而那位龍君的顯聖蹟象也很奇特。沒搞什麼破壞和混亂,也沒起什麼邪神淫祀,卻只是在山野林間催生出了無數的白菜。
最先獲益的是那些深山老林裡的食草類的妖族,倒是有了充足的口糧。然後白菜蔓延出山林,開始向著人族開闢的良田衝了過去。
開春正是春耕農忙時節,許多百姓見到地裡還沒種莊稼呢就開始長白菜了,倒是又驚又喜。但是驚喜過後,卻也開始愁了起來。
老實說,白菜這玩意兒能吃是能吃,但是終究不是糧食。如果只吃菜不吃主糧的話,會讓人面黃肌瘦,虛弱無力。
所謂的“一臉菜色”就是指這種情況。
人終究還是要以糧為主食。
後來百姓上報官府,官府自然也非常重視,派人去檢查,乃至於資訊傳遞到了東京中樞,趙恆還派遣了一批鶴妖空軍前來探查。
那些白菜就只是白菜,吃了之後也和尋常的白菜一樣,並不會有迷惑心智什麼的後患。
不過春耕時節地裡長滿了白菜終究會影響糧食收成,所以那些外圍鶴妖們與官府合力派遣了一批高手飛入深山老林裡尋找白菜的源頭,卻沒找到。
彼時趙恆正在打西夏,樂七娘則派遣了一道真氣分身連同幾十名妖女王們來了一趟,居然也沒發現那白菜的源頭。
不過這種手段,也只有龍君才會有。成就龍君要凝聚功德,這白菜龍君恐怕正是用這種方式來施展福澤,好修成金身。
後來樂七娘以天音秘術呼嘯山林,告訴那位未知的龍君。荒地上可以長白菜,但是良田中還是得留著種糧食。不然耽誤春耕,這功德就要變成業障了。
那位龍君是個聽勸的,後來田地裡的白菜就少了甚至於沒了,不過一些荒地、河梗、山林中的白菜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