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番外48(第1/2 頁)
【其實原因很簡單,東瀛能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對於這句沒頭沒尾的話,有人摸不著頭腦,但秒懂的人也不在少數。
天幕所謂給的太多,莫非就是指從東瀛國內獲得的財富珍寶?
畢竟打仗可不光光只會徒耗錢財,它其實油水足著呢,不然“戰爭財”這個詞又是從哪來的?
君不見那些開國將領就沒一個是窮的嗎?
儒生們之所以會常常將窮兵黷武、勞民傷財之類的說辭掛在嘴上,一方面是他們自己很少能從戰爭中得到好處,還有可能助長了武將的威風。
另一方面也是大宋過往在戰事上的表現實在拉誇,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戰場之下就更是別想。
而反觀遼國,這些年仗著兵強馬壯以及一紙檀淵之盟從大宋這裡獲得了多少好處!
那些歲幣可不單單只是進了遼國的國庫,對方上到皇帝下到大臣貴族,哪個沒從中嚐到甜頭?
不然他們又怎會如此齊心地熱衷於南侵?
難不成這潑天的富貴也有輪到自己的一天?
這麼一想,別說是本就蠢蠢欲動的武將了,就連部分立場較為靈活的文官也險些失去了表情管理。
怎麼說呢?
心情有點微妙,如果套用一句後世的話來形容,就是“原來我不是討厭列強,而是討厭列強不是我自己”的感覺。
而像是范仲淹、歐陽修等大佬則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更多。
能讓朝野上下都閉嘴,這得是多大的一筆數字?!
要知道自古財帛動人心,他們能保證自己不會因為一二浮財就輕易決定國家大事,可其他人呢?
看的出來,未來那兩位殿下是真的很懂怎麼以利動人,因勢利導。
或許大宋是真的到了變天的時候。
這種變化不單單是指文武地位、政策方針上的變動,更多的還是人心以及世道風氣的轉變。
只是現在就連他們也拿不準這種轉變對大宋來說究竟是好是壞了?
[宿主,你說範大佬他們幾個現在在想什麼,怎麼看起來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或許是擔心開啟了潘多拉魔盒吧。]
【東瀛雖然只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狹小且多火山地震,然而這片土地卻並不像當時世人所以為的那般貧瘠。
相反,其上擁有著非常豐富的黃金、白銀、硫磺、銅等礦藏。
尤其是金銀之類,在東瀛很多地方都有著大型的金礦與銀礦分佈,這對於當時正飽受錢荒問題困擾的大宋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
據說最初一行人回到大宋時,單單是金銀就裝了好幾船!】
“嘶~”
戶部尚書深吸口氣,直到此刻臉上終於露出自天幕出現以來的第一抹笑意。
天知道他之前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壓力。
大宋能在未來雄起,完成歷代先帝都未能達成的偉業固然讓人振奮,但所需的銀子要從哪來?
軍制改革、滅夏、滅遼以及對所佔領地區的後期治理,這一樁樁、一件件,哪樣不需要用海量的銀子去填?
如今大宋的財政雖然還算富裕,但也扛不住這樣霍霍!
就這還沒算上三位小殿下長成後到處東征西討所需要的軍資!
這一切的一切,光是想想都讓戶部尚書忍不住為自己之後那不知道第幾任繼任者掬起了同情淚--
難!
實在是太難了!
可如今他又聽到了什麼?!
金銀礦!
居然是金銀礦!!
作為朝中與銀錢打交道最多的戶部尚書,沒有誰比他更清楚大宋經濟這些年來面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