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採訪會唱歌的農村網紅(第3/4 頁)
則是面對著大片的水田和低矮的山林。
放眼望去,滿眼的翠綠!
雖然沒有北方那種一望無垠、層層疊疊的壯闊,但南方溫暖的秋日陽光鋪灑下來,這漫山遍野的濃綠都彷彿鍍上了一層瑩亮的光芒。
一切就好像凝固成了濃墨重彩的油畫一樣,偶爾的幾隻大鵝在田野裡撲扇一下翅膀,才又給這幅美妙的山水畫卷畫龍點睛一般地增添了一抹活潑的氣息。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經常跑農村、鄉鎮新聞的歐陽承下車後看到了,都忍不住吟詩讚嘆。
歐陽承之所以這樣感慨,是因為平時他們去的那些農村,很多都蓋起了小洋樓,修了整齊的馬路,就連果園周圍都有做農家樂、搞比較流行的採摘體驗生意,招攬城裡人來玩。
說實話,看起來都不太像以前農村的模樣了!
當然,經濟發展起來,對窮了那麼多年的農民來說也是好事,這無可厚非。
只是現在這個更加偏遠的龍寮村,反而給了歐陽承、楊謙他們更多的驚喜,讓他們有了親近自然的感覺!
“老師,咱們這是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啊!”
楊謙也跟著老師一起文縐縐起來。
歐陽承心情舒暢地哈哈大笑。
不僅僅是因為看到這樣的美景而開心,楊謙回應的詩句也讓歐陽承感到很滿意。
這裡面可是有門道的!
“孟夏草木長”這句是陶淵明的詩,形容的是陶淵明居住的茅廬草木興盛的模樣,很符合眼前的畫面。
而楊謙巧妙回應的,也是陶淵明的詩,雖然是另一首,但意思很恰當!
他們不就是因為在城市那樣的“樊籠”裡呆久了,才會對這樣的自然風光心向神往嗎?
說話間,向天歌和他的老婆搬著桌椅出來,楊謙也趕緊迎上去幫忙。
“楊老師,你們喝茶還是喝水?”
向天歌第一次接受採訪,明顯有點緊張,兩隻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
“不用叫我楊老師,叫我小楊就行,這是歐陽承歐陽老師,我師傅,這是負責拍攝的攝像老師盧有毅,這是……”
楊謙跟他介紹一下他們一行四個人。
“歐陽老師您好!”
向天歌趕緊恭敬地打招呼。
“小向別緊張,也不用客氣,先坐下來聊聊吧!”
歐陽承很有經驗,他看出了向天歌的侷促,便語氣溫和地跟他介紹一下他們的採訪流程。
“我們先相互瞭解一下,然後下午兩點半再正式開始採訪。”
“等下我們瞭解差不多,就給你列一個我們採訪的大綱,這樣你自己準備一下怎麼回答,可以寫出來。”
“實在記不住,小楊就給你弄個提詞器,到時候你看著鏡頭說的時候,就不用緊張了。”
提詞器這東西,以前是沒有的。
但現在很多新聞採訪都需要拍影片,一方面是負責新聞節目的製作部會在他們這裡挑選素材,另一方面也是融媒體中心的要求。
融媒體中心是近幾年興起的,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荷城電視臺也成立了融媒體中心,在很多短影片app、新聞app等平臺開始了他們的官方賬戶,所以,影片採訪的素材要求就更多了!
不過,這對於很多采訪物件來說並不友好,像很多農民,一看到鏡頭就腦袋發懵,一片空白,更別說組織語言了。
歐陽承對此感到很煩惱。
楊謙腦瓜子靈活,他用平板電腦做了一個大號的提詞器,成功解決了他們沒有臺裡面專用的提詞器的困境,也省了手寫提詞板的麻煩。
“好。但是歐陽老師,我們村長說馬上過來,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