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第1/2 頁)
臥病中的杜月笙時時關心著大陸形勢,而中共也在力爭對上海經濟和社會有重大影響的他能返回,老友章士釗受託來港在杜宅一住多日,反覆向他宣傳黨的政策。杜月笙依舊顧慮重重。他看到中共對留在上海的黃金榮的確兌現了&ldo;不殺不捕&rdo;的承諾,黃老闆依舊過著泡澡堂、抽大煙的一貫生活;後來他又得知,黃金榮響應&ldo;改造&rdo;號召,開始掃大街,報紙上風燭殘年的黃金榮手拿掃帚、灰頭土臉站在垃圾車前的照片映入眼簾時,杜月笙又暗自慶倖幸虧沒有留下。
因為跟法租界打過多年交道,杜月笙一直對法國感到親切,他想遷居法國,徹底遠離政治是非。僕傭除外,杜月笙全家和追隨他的顧嘉棠、萬墨林兩家,遷法共需27張護照;杜月笙向敗退在臺灣的國民政府提出申請,結果臺灣方面要收取&ldo;護照費&rdo;15萬美元。杜月笙的產業全留在大陸,轉移出來的只有出售一處房產的30萬美金,供幾十號人在香港的龐大開支,這筆護照費杜月笙竟已付不起!遷法遇阻,杜月笙傷心地說:&ldo;我為國家做了那麼多事,提這麼一點要求,還要我15萬美金。&rdo;
晚年杜月笙在香港唯一帶喜氣的事是和著名京劇演員孟小冬結婚。當初,杜月笙對孟小冬有很多照拂;杜月笙病倒後,孟小冬感念其恩情,一直服侍在側。孟小冬是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也是最後一房。
杜月笙的病情不斷發展,已必須長期吸氧才可苟延殘喘,而他的迷信也加速了惡化程度。他年輕當小夥計時,一名和尚為其相面,稱他將來的富貴在當時上海頭麵人物黃金榮之上,後來他果然成為&ldo;上海皇帝&rdo;,因此他對相面算命之類深信不疑;而且他知道如果測算結果不祥,術士們現在不會當面對他說,於是他將自己的生辰八字匿名悄悄寄給臺北一個名號為&ldo;六月息館主&rdo;的算命&ldo;大師&rdo;,六月息館主回函,說他&ldo;六十四歲在辛卯,天克地衝絕難渡過&rdo;,也就是說他絕對活不過虛歲六十四。頓時杜月笙求生信心全部崩潰,這催命符般的一紙命書被他貼肉而藏,去世後才被家人發現。
進入1951年夏,杜月笙已經病入膏肓,該立遺囑處置遺產了,外人均很好奇這位最盛時僅為其一人服務的僕人就達97名的大亨到底有多少財產留給家人,結果杜月笙報了數:11萬美元。這筆錢原為10萬美元,是他早先寄存於宋子文的弟弟宋子良處,宋子良代為投資,略有贏餘,現在這11萬美元就是曾經揮金如土、鐘鳴鼎食的杜月笙的全部遺產。據其女杜美如回憶,分配大致如下:每個太太拿1萬,長子拿1萬,沒出嫁的女兒拿6千,出嫁的拿4千。在此前,杜月笙銷毀了歷年別人寫給他的所有借據,他對子女說:&ldo;我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到處要債。&rdo;
分配完遺產,杜月笙把所有事務都交給得意門生陸京士處理,自己安心等死。最後,他日日高燒,嘴唇成粉紅色,舌頭咖啡色。1951年8月16日下午,63歲的杜月笙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他的骨灰葬在臺灣汐止,而他的遺願是在故鄉浦東高橋入土,至今沒有實現。
杜月笙死後一年,即1952年,以陳毅、潘漢年為首的上海市新政權,依靠廉潔高效的國家機器和民眾支援,僅用3年時間就基本肅清了盤踞上海近一個世紀之久的黑社會勢力。杜月笙和他那個光怪陸離的時代,從此走進了歷史。
●後記
今年的七八月份,我在昆明度過了平生最舒適的一個夏天。這座南疆春城沒有劇烈的四季更替,常給人以時光停滯之感,但我的胸中奔流著歷史的長河--我在一篇篇寫下系列歷史散文《民國多少事》。
就像煙波中的遠景在回望中總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