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第1/2 頁)
歷史散文不是虛構性作品,議論、描寫、抒情內容之外,史料必須起碼是我自己認為可靠的出處。因為資料的繁雜,我無法把出處一一詳盡列舉。儘管歷史散文不是歷史論文,在引文注釋上沒有學術論文那樣嚴格的要求,但我仍要向未提及的原材料致以歉意和謝意。多少學人的孜孜不倦,使我輩後學得以汲取豐富的營養;受益於他人勞動成果,我們不能有&ot;資源共享&ot;的心安理得。
還應感謝著述等身的著名歷史作家梅毅(筆名赫連勃勃大王)先生。梅先生為本書寫下了熱情洋溢的序言,以我當不起的評價給我以大力支援。
我以古代文論為研究方向,寫民國題材的歷史散文,應屬不務正業。我的導師張國慶教授是一位嚴謹而敦厚的長者,他督導我們學好專業之外,又為我們提供了寬鬆自由的讀書環境;在看過我的一些文章後,張老師幾次對我說:&ot;我很喜歡看你的東西。&ot;這對我是一種鼓勵。還應提及我的父親,他的歷史知識一貫讓我這個文科生汗顏,在寫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幾次想撥通他的電話。
民國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笑談之中,歷史仍會顯出它的沉重與悲愴。這本書寫的是歷史,而寫這本書於我也已成了歷史,我懷念那段勞碌充實、隨筆下文字心潮湧動的時光。在九州出版社鄭闖琦先生和他的同事們的辛勤努力下,拙著在不長時間內即出版面世,有了這個開端,對歷史文化我將更懷虔敬之心,繼續前行。
謝軼群
2007年11月初於雲南大學
●本書主要參考文獻
《徐錫麟烈士生平》,徐乃常,《中華文史資料文庫》第一卷,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細說民國創立》,黎東方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北洋軍閥史話》,丁中江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2年12月第1版;
《民國38年內幕》,沙舟、玄永棟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第2版;
《袁氏當國》,唐德剛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1912:初試共和》,廖大偉著,學林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回望百年共和路‐‐答記者笑蜀》,袁偉時,2006年11月16日《南方週末》;
《艱難的接軌》,袁偉時,2006年7月3日《經濟觀察報》;
《北洋人士話滄桑》,王毓超著,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年4月第1版;
《民國野史》,許金城、許肇基輯,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剃髮&iddot;蓄辮&iddot;剪辮子‐‐關於辮子的歷史》,王曉天,2003年第4期《書屋》
《我的前半生》,愛新覺羅&iddot;溥儀著,東方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草莽的悲涼‐‐十大軍閥的最後結局》,刑漢良著,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陸榮廷新論》,阮現輝主編,廣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
《林紓與新文化》,楊聯芬,2001年2月21日《中華讀書報》;
《女國男兒淚‐‐林琴南傳》,朱碧森著,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9年9月第1版;
《新文化運動中的林紓》,石鐘揚,桐城派研究會編《桐城派研究》2001年第三期;
《愛因斯坦為何與北大失約》,智效民,2000年3月15日《中華讀書報》;
《北大講義風潮中的馮省三與魯迅》,